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贞观逍遥王> 第一零八章 传国玉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八章 传国玉玺(2 / 2)

“哈哈哈哈,我大唐君臣一心,何愁那吐蕃不灭,唔,子寰呐,去,给朕把印盖上!”李二心情极好,对着陈宇随手挥了挥。

陈宇忙捧着檄文躬身一应,一溜儿小跑来到李二身后的案桌上,拿起桌上的印章,突然,浑身猛的一震!用不敢置信的眼光看着手里那个黑漆漆的盒子。

“我艹,这是大唐啊?那我捧着的,是传国玉玺???”陈宇被自己这个念头吓到了,捧着玉玺的手狠狠哆嗦了一下,把一旁的张贵唬的差点儿没吓死。

陈宇强自定了定神,看着眼前李二还在和几个老臣交流,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陈宇擦擦额头的冷汗,战战兢兢的打开放玉玺的盒子。

只见一方精妙无双的白色玉玺安安静静的躺在盒子里,比后世的那种玉玺要小的多,只有四寸见方,上钮五龙。陈宇颤颤巍巍的捧起来,只见这传国玉玺的边角的确被一小块赤金所补起,显然不是赝品!

“淦,传国玉玺原来是这个颜色?老子还以为是金色的!”

陈宇胆战心惊的拿起传国玉玺,张贵捧过印泥,陈宇小心的蘸上一点,屏息凝神,在檄文上,方方正正的盖了下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即使陈宇不认识虫鸟篆字的小篆,但是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大字,后世不知道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多少次了,饶是如此,陈宇还是忍不住一阵阵的眩晕。

“卧槽,天下间,谁受得了这八个大字的诱惑啊?”陈宇盖完了章把玉玺放回去还恋恋不舍的看了好几眼,舔了舔嘴唇。

这特么可是真正的传国玉玺!据传“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唯一信物!

要知道,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据说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就是因为登基后没能找到传国玉玺,心理实在不平衡,一生让人刻了几十方玉玺,也算是自己安慰自己吧。

至于传国玉玺的丢失更是有好几种版本的说法,一说后唐末帝李从珂自戕之时,玉玺便失踪了。一说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最后一种说法就是传国玉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只是不管哪一种说法,这方玉玺最终都是没有能够流传至今。

好笑的是,陈宇想起后世的网络上还有人把传国玉玺和完整版的永乐大典相比较,不知多少键盘侠都会说,完整版的永乐大典的意义远大于传国玉玺云云。

陈宇那时候听了就想笑,永乐大典是珍贵,珍贵的无以复加,在历史意义上甚至可以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本更珍贵,但说到底它就是个文献,如何能与象征华夏文明的传国玉玺相比!

能比传国玉玺更能代表华夏的东西,在陈宇的认知里,可能就只有两样了,要么,是黄帝的轩辕剑,要么,就得是大禹铸的九鼎了!

只是现在的李二哪儿知道传国玉玺在后世给弄丢了,在他印象里,没这个玩意儿那还叫皇帝吗?这会子李二还在叉着腰和几个老臣谈笑风生着呢。

陈宇把盖了章的檄文又恭敬的捧在手里,递给张贵,这才回到人群中来。李二和众臣都没注意到陈宇脸上古怪的表情,他们的观念里是,谁盖这章不是盖,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种重臣更是一年不知道要用多少次玉玺。

“淦,老子也算见识过真正的传国玉玺了,这辈子不亏!”陈宇尚且还在激动中没回过神来。

幸好李二也没发觉出陈宇的不对劲来,又吩咐了几句,无非是要让房玄龄保障大军的粮草工作,别让将士们饿了肚子等等。

“速速遣红翎信使送去,不得有误!”李二拿着檄文大手一挥道。

立马就有内侍太监上前,捧着檄文出去了,这檄文得交给红翎信使,举国临摹张贴,用以昭告天下,皇帝要打吐蕃了,也是让吐蕃人竖起耳朵听着,你唐哥要来打你了,乖乖候着。

“十五日后,大军出征!届时朕亲自祭天祷告,众卿且随朕一道。”李二发布了最后一条命令,陈宇这才从两仪殿退出去,朝着家里赶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