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辛夷传> 第二百零九回 山路险落厢运粮草 围困密无处求皇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九回 山路险落厢运粮草 围困密无处求皇援(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精品总排行小说 —《辛夷传》 第二百零九回 山路险落厢运粮草 围困密无处求皇援

下午,去开封城二百余里,河阴县南(今荥阳市东北),汴水岸。

往岁一入腊月,埽所(负责制埽设埽)便会开始在汴口着手防汛的准备。眼下举国都在期盼老天爷发慈悲来场丰霖瑞雪,唯独这条引黄河水到汴河渠的鸿沟,最怕此事应验。

是年冬旱太久,流域沿岸早早的就开始结冰。放眼望去,冻水肮脏,似人年迈,任他涂上几层云母肌粉,都遮掩不住其脸上经年沉积的灰斑,平添悲凉而已。若此时他干涩的双眼忽然有了泪水,沿着面庞沟壑向下流,结果卡在一条条皱纹中的粉末变作了泥,堵塞通路,水越积越厚,那岂有不决堤之理?

工部盐铁使1担心这样的祥雨有一天会无声而至,便向朝廷请求派遣更多厢军组成河清兵在这里驻扎,搬运修河物料。

赵桢无可奈何,不得不答应。

河面布置的那些埽,一般用不了两年就得更换,如果不听盐铁使的谏言,很可能冬天旱情过去,正月解凌就变涝情。何况汴河挨着开封,一不小心就把东京都淹了(赵桢晚年就会碰到这种情况),由不得他松懈。

但答应是答应,他委实不乐意。

光汴口一地就常年驻扎着四千人,这一增派,每埽少说多出二三十人,算起来统共要加八百人上下。八百人就是八百张嘴,常言道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要厢军卖命,必得先解决其温饱。毕竟厢军中有不少兵源是被中央安抚的饥民,大伙参军也不过是想在灾荒期间混口饭吃罢了。

可京城的粮食养着府里的士兵已经不够了,哪儿来的富裕呢?

以前碰到这种,尚可从驻营附近的百姓下手,希望他们能捐出更多余粮。今次铁定不成,除非赵桢肯背上苛税的骂名。他权衡过后,惟有一咬牙,命三司再缩减宫里开支,从明年的用度中挤出点钱,在常平仓买了米,交给那帮要充作河清兵的厢军指挥一并带走。

军士们得令沿岸边行军,过一个营留一批人。

最初路上偶尔还瞧见开封府派出的士兵出城巡视,待过了一半,就只剩民田与他们相伴。因临着河道,此地农户日子过得比京东东路滋润,田中虽不见冬苗簇雪,蚀米鸡羞,却仍有霜风捣叶,翁妪相邀。这里的佃户与在地厢军并无隔阂,尤其腊月农闲,大伙儿携手加固河堤已是常态。

又走了一段,最前头骑马的指挥觉得差事办的妥当,士兵剩不到百人,遂开始懈怠。他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好容易成为了禁军却遇上天圣末年减充剩员,幸而他身强体壮有些武艺,才能转到厢军来当个指挥。

这种从禁军变厢军的,统称落厢,他姓李,就自己笑称自己为李落厢。他于马背上坐久了,整个身子都不舒坦,便跳下来伸展伸展筋骨,侧首瞥见场圃周围摆着一排竹篓。他指着那堆竹篓,对一旁副指挥说:“我们那边的田家到正月才打灰堆,你们北人天冷得早,准备大粪也比我们早嘞。”

副指挥听不懂他的话:“甚么打灰堆?”

“就天明前把大粪扫巴扫巴,堆一块儿,穿上新衣服用木杖牟足了劲的捶。”李落厢笑说,“嘴里啊,还得扯着嗓子喊‘汝但使我富,不复捶汝也(你要能让我发财,我就不打你了)’,定得让大粪沾满了新衣新裤才罢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