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武侠修真>浊云> 五丶月河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丶月河镇(1 / 2)

马车一路前行,两个时辰后路侧远处有了数点亮光,看情景该是一处村镇,早已困乏的慕阳拉了拉将要睡着的子悟:“子悟你看,那边是不是有人家?”

子悟醒了醒神,细看两眼:“应该是了。”

慕阳高兴的甩起马鞭:“我们去借宿好不好?”

子悟知他是困了,从早上到现在就未有停歇的在赶路,论是铁打的身子也是扛不住的:“听慕施主的就是。”

马车疾驰,片刻后终于到了小镇前,镇口一块横木匾上刻着“月河镇”三个大字,从镇口看去镇中大街上灯火通明满是行人,实在的热闹非凡,这时车厢中的董银杉也掀开了车帷,但也只是看了一眼便又回到了车厢。

慕阳准备赶车进镇,子悟忽抬头道:“慕施主且慢。”

“怎么了?”

子悟慢慢地摇着头:“这镇子不对!”

“有什么不对?”

子悟抬头看天,思索着:“现在少说也该是子时,寻常人家早该睡了,这镇子未免太热闹了些。”

慕阳笑着应声:“子悟多想了,你看这镇上多是花灯,明显是在赶灯节,镇上灯节一般都要闹到天明,一晚不睡的可多了。”

“灯节?”

“是!”

子悟面上疑惑更重:“子悟虽少有下山,但对民俗还略知一二,这灯节该是在正月吧,现在可早过去了。”

慕阳解释道:“灯节可不止在正月,有些地方庙会也要挂花灯,子悟要不放心我下去问问就知道了。”他说着跳下马车,向镇口跑去,少时在镇口打听一人后折返了回来:“我问过了,他们说这是镇上独有的月河灯节,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行一次。”

子悟将信将疑,慕阳甩起马鞭就要进镇,子悟忽又抬手阻止:“慕施主此地多有怪异,我看咱们还是另寻地方歇息妥当些。”

慕阳心有不悦,如此热闹的灯节不去逛逛实在可惜了,可他又不能拒绝子悟,毕竟是刚认识的朋友。

慕阳略有失落的应一声:“那我们就换个地方。”他刚说完,车帷忽然掀开,董银杉探出头来:“我不想走了,今晚就在镇上借宿吧。”

“可是董姑娘,此地……”

“别说了,我累了。”董银杉一句话封住了子悟的嘴,他与慕阳互看一眼,半晌才说出一句:“还是听董姑娘的吧。”

镇中大街上行人众多,马车在其中十分难行,倒是镇上客栈不少,在镇口就有两家,选客栈的事当然是交给慕阳,毕竟慕阳的江湖阅历比起他们两人来要丰富些。

慕阳自然选了一家较大的,反正董姑娘不缺银子,那方锦盒中的银两足够他买田置地娶好几房媳妇,当然这并不是他的。

客栈柜前,慕阳终于有了底气:“掌柜的,要三间上房。”

掌柜看他一眼后拨起了算盘:“乞丐一边去,别再这里捣乱。”

刚进门的董银杉一听,骂声道:“什么乞丐?你叫谁乞丐?”

掌柜一看董银杉穿着打扮,立即换一副嘴脸赔笑着道:“原来是贵客,坏了我这张嘴。”他自扇一巴掌,吩咐小二道:“梁子,快带客官楼上请。”

慕阳傻笑着上了楼,自知他这副模样就算有银子也会被人认作乞丐,似乎他生下来就应该是个乞丐,骨子里都是乞丐的味道,可他分明已经五年没有行讨,不过这掌柜还算客气,没有像他小时候遇到的那些人会直接把他打出来。

客房安排好之后,慕阳独自下了楼,他实在太饿了,白天子悟分给他的干粮根本不够填肚子。

大堂柜前,慕阳摸摸怀里的十几文钱,再看看大堂中食客桌上的菜肴,这些铜钱似乎不够他一顿饭的,慕阳想了想还是出了客栈,灯节上一般都有卖小吃的摊贩,几文钱就是一个包子,怀里的十几文钱该够吃饱了。

热闹的镇中大街,慕阳这五年间都与师傅在山上学艺,可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灯集,逛灯集可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慕阳逛着逛着几乎忘了自己还饿着肚子。

客栈中子悟出了房间,刚才他没好意思问,现在倒想问问慕阳为何要三间房,他与慕阳本可以睡一间,如此也能把空余的房间留给需要的人,可在他敲慕阳房门时才发现慕阳并不在房中。

子悟正要回房,忽然一只手搭在了他肩上,子悟猛然回头却见是董银杉。

“董姑娘?”

“小和尚,我睡不着,你能陪我逛逛灯集吗?”

子悟犹豫着道:“可是小僧是和尚,陪姑娘……”

董银杉摆了摆手:“算了,我自己去就是了。”

子悟知她心情不好想去散心,可一个和尚带着一位姑娘逛集,让人看见……正当他思考时董银杉已下了楼,子悟再不敢犹豫连忙追了下去,大晚上一个姑娘家只身在外可太危险了,比起董银杉的安危自己的声誉显然也没那么重要了。

子悟追到门口,董银杉也正在门口等着他:“小和尚,你是怕我出事吗?”

子悟苦笑着:“小僧是怕姑娘迷路。”

董银杉偷笑一声,缓步向前走去:“小和尚,如若真有人要害我,你当如何?”

子悟想也不想的道:“小僧答应过董施主,必会护姑娘周全。”

“那万一你要打不过他呢?”

“小僧舍命也会保着姑娘。”

“那我要被人欺负了呢?你会杀了他吗?”

子悟不答,董银杉仰起头:“你是不是想说佛门不杀生?我要被人欺负了你只能放过他们?”

子悟依然不言,董银杉轻哼一声:“算了,问你也白问,怪不得旁人说和尚都是榆木脑袋。”

两人一路走着,子悟想着刚才的话题,佛门首戒杀生,要董姑娘真被人害了,难道自己只能诵佛念经,超度她往生极乐?再去劝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子悟正想着,身前忽有一人叫道:“姑娘买不买灯笼?”

子悟抬头去看,是一老人肩扛一根竹竿,竹竿的两端都挂了数个灯笼。

董银杉看老人一眼:“老爷爷,我们不是本地人,家里不挂灯笼的。”

老人笑着道:“姑娘错了,这灯笼可不是挂在家里的。”

“那是挂哪里?”

老人解释道:“姑娘怕是不知这月河灯节的来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