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敛财人生之重启> 静待花开(38)三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静待花开(38)三合一(1 / 2)

随机穿越系统已开启,如需关闭,请订阅全文。  他怕孩子会有意见。

谁知道才一说,闺女只吃惊了一下之后就坦然接受了,“那地段挺好的。”路过的时候她也看过了,大门锁着是没错,但房子其实还挺好的,只是长期没人住,才显得破败。

林雨桐就说,“其实未必一定得另外盖,重新改造装修就行了。”

林有志也是这么想的,那房子是七十年代盖的。那家的主人当年在公社可是zaoFAN派头头,那个年代,谁敢得罪这样的人?他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这房子怎么建的,他自己作为苦力之一,那是最清楚的。

最开始的时候,说是要在那里给社员盖一个思想政治学校,晚上都要去上课的。那这就是公家的事,于是当时大家的大事集体的事来办的,砖要好的,材料要好。什么样的砖好?拆了那时候的古墙破庙里的那种大青砖,质量是最好的。就用那种转做的地基,军用标准的水泥做打底的。房子上面的大梁,那都是一水的老松木。

这学校学习了没一年,又说村集体需要麦场,这房子的主人就发扬精神,把他家那偏僻的很的烂院子合并到麦场里去了,然后就有人提议不能叫同志吃亏,就又把学校赔给这位头头,这么一倒手,人家弄了这么一院子盖的严严整整的房子。

可弄到手里了,那个年代过去了,他家也倒台了。可能真是缺德事干多了,住进去就非常不顺利,先是大儿媳妇难产,孩子活了,大人没了。再是考大学考出去的小儿子,毕业了分配工作了,结果去单位报道的路上遇上大雨了,从桥上过的时候掉水沟里去了,当时路上没人,直接给淹死了。再是女婿,被车给撞了,锯掉了一条腿。

反正是家里的老人健康的很,可就是下面的孩子接二连三的出事。出事出怕了就叫阴阳先生给看了,人家就说那宅子不吉利,最好别住了。人家那些年也弄了不少钱,十好几年前,房产刚商品化没限制的时候就买了房子走人了。这边对人家来说就是噩梦。

这也就是为啥那么好的地段一直没人买的缘故。

林雨桐还安慰林有志:“不用怕,村委不会要搬到对面吗?村委那再小,那也是衙门。只要村委一动工,那地方便是风水不好,也能变成好的。这都不叫事。”

是!金保国当年要郭家的不要隔壁就是这个顾虑。他想买那边,但是得先去找阴阳先生。叫阴阳先生看了,确实没妨碍,他才好打听,然后买下来。

然后这不是就迟了一步吗?

林有志被闺女提醒,那是一步都不敢耽搁。路上就打电话给对方,好些年都不见了,以前也是熟人的。一听他要买还奇怪了,毕竟金家的隔壁嘛。但这种事……外人不好问呀。林有志表示,我马上就到,晚上多晚我都过去。别管多少钱,谁问都别卖。

林有志去的挺快的,也还真没人问呢。那边也没多要,前两年八千就卖,如今一万二,要是行的话,现在就签协议,回头得空了,咱去把户给过了就行。

一家子都跟着过去的,人家在省城当年买了个院子,如今住的也挺宽敞的。这么着急的话,林雨桐就给李教授打了电话,翻译公司是有自己的律师的,请托律师跑一趟,给人家劳务费就完了,当晚就能签。

人家还好奇:“这么着急呀?”

“主要是明儿还有点事,这一耽搁,就不是十天半月了……”林雨桐是这么跟人家解释的。

这样啊!那行吧!钱一给,协议一签。先给了一万,剩下的两千等彻底过户之后再支付。

打的回去的路上,桥桥一眼一眼的看林雨桐,想知道到底咋回事呀。这个决定太突然了。这要是自家住过去,这得吓到多少人呀。

是!当天晚上金保国就睡不着了,好容易要到了人家的电话号码,打过去问房子的事情,结果人家卖了!

“卖了?”卖给谁了?没听说呀!

那边都不知道该咋说,很不好意思的样子,“你也不提前说,要不然也不能这么快给卖了。其实也没卖给别人……就是老林跟淑琴……你说你们这事我也闹不清楚。要是卖给别人,兄弟我反悔都行,但这到了淑琴手里,哥,兄弟没法反悔呀。”

话说的很好听,那是知道自己也不会干出从淑琴手里抢的事来。

可淑琴咋会想着再住回来呢?

老林这是啥意思呀!

金保国躺在那里翻来复去的睡不着,杨碗花也不敢睡,“咋的了?人家不卖?”

金保国没言语,嫌杨碗花问这问那的烦人,直接抱了被子上儿子那屋睡去了,杨碗花追出来,隔壁的老太太就咳嗽一声,“碗花,咋的了?一个人睡不了呀?那你过来吧,妈给你做伴!”

杨碗花一口银牙能咬碎了,但就是不敢跟老太太呛声,只好脾气的道,“妈,你睡吧,我看窗户关好没有,预报的有雨……”再不敢追着男人跑了。

因为晚上有正事,回来太晚了,林雨桐没借口出门,晚上并没有见到四爷。但一早起来,六点多一起床,林雨桐就说新接了个活儿,得忙几天。刚好林有志也在这边,暂时不想回去,躲着林有强那边呢,叫桥桥带着他们转转去呗。她自己则一大早的就颠了。

两人新租的房子挨着外国语大学这边,这边新盖的公寓,小两居的房子,家具家电都只买了能用的就行,来的时候把菜都买了。

刚到,就下起了雨,雨还不小。到的时候四爷已经起来了,才说要出去跑步呢,结果桐桐来了。

林雨桐夸四爷这种生活习惯,“坚持!坚持!一定得坚持!”

四爷直接呵她。

呵什么呀?

呵你对这身肉的关注和关心程度呀!

你这么说就不可爱了!

林雨桐这边在做饭,四爷在客厅里做俯卧撑,林雨桐才把林家买了那院子的事跟四爷提了,“翻墙过去特别容易。”

还想着翻墙。

真住过去了,不得打起来呀。跟林家打不打的起来,这个不好说,但是金家自己得先打起来。

但这些都是以后要说的事,四爷关心的是桐桐是不是又没钱了。买了旧院子再盖房子,钱呢?

“不盖!”林雨桐把饭端上桌,“想重新改造了再装修。回头我看了房子画个图,你来设计。我想叫卢淑琴在家里开个工作室一样的地方。这个人在有些方面很又灵性,手工艺品她都能做……”

这样啊,那桐桐就彻底的轻松了,“可以走贸易,但贸易比较累人。这得从量上取胜,赚点钱。量不大,是不是还得组织人手?可能做手工的,除了上了年纪的,别人也干不了。手艺参差不齐。所以,根据她的情况,不用考虑量,只往定制这一条路上走。也不一定仅限于编制,这东西毕竟是秸秆,受气候和时间影响还是挺大的,潮湿了就是会长霉点,这就叫不上高价。可以多尝试些布匹皮革,哪怕一个月做一件呢,价钱说话……”

四爷要这么说,这倒也是一个方向。卢淑琴的情况,叫她去做一个企业家不容易,但凭着手艺爱好,做定制的路子倒也行。

高定那需要高端客户,可不高端的客户,多花一点在各自能力范围内的钱要那么一个体面,这钱也能挣。像是农村结婚,婚纱很多都是租的。有些像是棉棉一样在外面找喜服,还有那天金凤穿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就是用红衣服替代了。可要是有那么一个地方,能满足姑娘们的这种需求呢?中式的古装礼服,也可以是西式的婚纱。卢淑琴怕是可以,林雨桐见过卢淑琴把自己这个原身的旧衣服和桥桥的旧衣服拿来拆了重改,给她自己改了一条牛仔裙,给林有志改了一件牛仔外套,比较耐磨,下地就能穿的那种。

行吧!这些以后再说。

两人先吃饭,正吃饭呢,四爷的手机又响了。是金保国打来的,一开口就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

为什么会觉得我说话不方便。

四爷就看桐桐,桐桐也放下筷子,想着该不是被发现了。

那边的声音比较低沉,开口就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处对象了?”

是的话怎么了?

不是的话又怎么了?

那边就道,“别打马虎眼,实话实说。要是的话,咱再说。要不是的话,就给你张罗对象了。”

那就是吧!

“你谈的那个……家里什么情况?父母是做什么的?”金保国一句赶一句的问,“姑娘是多大了,做什么的,都说一说,这总不妨碍什么吧?”

更像是闻到味在打听什么。

白天收拾收拾东西,林雨桐趁机给卢淑琴再做做美容,然后换了林雨桐给特意挑的衣服,等桥桥一回来,这就能出发了。

辗转到县城的时候都六点半了,再倒车回家,都晚上七点半之后了。

秋天这个点都黑透了,晚上带着凉意。街上还是很热闹,路过金家门口的时候,卢淑琴不由的低了头,那边灯火通明敲锣打鼓的,贴着大红的喜字,这是金保国在嫁他的继女。

林雨桐和桥桥一路岔开话题,说在哪里买院子盖房子的事,这就到了家。

结果到家的时候,老爷子老太太压根就没隐藏这惊讶,很吃惊他们会回来似得。

林有志打眼色,“回来了,国庆了想着也该回来了。”拉了卢淑琴往屋子去。

林雨桐和桥桥把给二老买的衣服和吃的放下,“我们洗洗就过来。”

二老好像真当是放假回来的。

卢淑琴一回屋子就道,“棉棉不是结婚吗?嫁衣都买了……我看巷子里冷冷清清的,怎么了?”

林有志‘嘘’了一声,“老大两口子没法说!爸妈压根就不知道棉棉要嫁人,周围都没人知道。还是你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事之后,我才过去问的。大嫂说,这事边走边看,也没说着亲事不成……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两人不叫我跟谁说棉棉准备结婚这事,我也就没说……反正就咱们自己知道,我寻思着是不是从省城回来,两孩子又出了变故了。但现在也没说结,也没说不结……不过看现在这样,怕是不成。”

“那你早该跟我说呀!”卢淑琴就道,“这来回折腾的。”

“我这不是也想你回来一趟嘛。”

“那你去城里不一样见面。你去城里是来回一个人的车费。我们这一趟,顶你跑三回了。”

林有志就笑,“我这不是不知道老大两口子打的什么主意吗?万一要是突然说结婚,你们又没回来,这又是事端。你又不是不知道雨柱和小茹的婚事。那还不是孩子都生出来了,才告诉咱们的,这孩子做满月跟结婚放在一天……”

桥桥哧的一声笑出来了,“反正我大伯总有邪办法,当年不就是给我雨柱哥娶不起媳妇,愣是叫我雨柱哥拐着小茹姐跑了一年多,孩子要生了才偷摸回来,生下来了才告诉人家娘家的。”后来,这婚事就成了。那边不仅没要彩礼,娘家怕闺女过不好,还添了许多东西。

因着有这个前车之鉴,林有志也不知道该咋准备了。

然后第二天林雨桐还没起呢,大门叫被敲响了,是大伯,人家在院子外面可大的声音喊呢,“爸!妈!赶紧的!起来了,一会子亲戚就上门了。”

上门干啥呀?

老太太开了门,“咋的了?”

“今年我爸不是整寿六十六吗?六十六,得提前过寿,我昨儿跟亲戚都说了,今儿都来,给我爸过寿。”

老太太气的呀,“哪有这么办事的?”

“过寿还得挑日子呀?跟国庆同一天,这不用算也是好日子。”

行行行!

老太太嘴上抱怨,但心里还稍微舒服了一点,觉得抽空给大儿子做活,儿子心里还是有数的。刚好昨晚上二儿媳妇和孙子孙女回来给买了衣裳,还怪合身的。她心想着,怕是两儿子商量好的,要不然不能二儿媳妇带着两孩子那么晚了回来,连衣服都买了。这是大儿子办寿宴,二儿子买了衣裳啥的。

挺好!老二要供孩子念书嘛,负担重,出点是个意思就行。

老头儿不高兴,老太太还说他,“亲戚来了就高高兴兴的,难得老大心疼你一回。”

老两口先去斜对面大儿子家,留下四口在家里面面相觑。但改成寿宴了,那就寿宴吧。洗漱好,锁了家里的门,都朝大伯家去。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院墙上贴着大红的喜字。

不见棉棉。

林雨桐不爱在外面应付人,去找林雨棉了。结果没见林雨棉,只林雨桃在屋檐下站着。林雨桐一过去,好像那间屋子的窗户一下子就关上了。林雨桃指使林雨桐,“你去前面招待客人,后院你别管。”

这是闹什么鬼呢。

亲戚来的不少,但街坊邻却没人。一是老人过寿,人家用不着来。二是金家今儿嫁女儿,都奔着那边帮忙去了。

很多亲戚林雨桐也不认识,刚好林小姑拉着她不撒手,那她就留下陪她聊。不外乎是在城里怎么住的之类的话。林雨桐也没瞒着,“主要还是看心理医生,为我妈的病的。这个您知道就行。”

林小姑明显松了一口气。她怕这些孩子没轻重,再给把家给拆了。

这一絮叨,都眼看十一点了。十二点开席的话,这个点得入席了。家里没见准备,没见流动餐车,那就是在外面的饭店定了席面了。

林小姑看时间,“我催你大伯母去,没啥事就赶紧开席,吃了大家就散了,都挺忙的,回去还能干一晌的活儿。”

结果大伯母一个劲儿表示:“不急!不急!开席别跟那谁家给冲了!”

那也对!

林小姑正说去街上买点啥,别叫大家饿着了。结果外面传来停车的声音,一辆贴着大红喜字的面包车停在了门口,从上面下来一腼腆的小伙子,西装革履,胸口佩戴大红花:“爸妈,我来接亲了。”

一院子的人愕然:啥意思?接什么亲呀?这谁呀?咋进门就喊爸妈。

这边还没回过神来呢,后院厦房里桃桃扶着棉棉出来了,棉棉一身嫁衣,手里拿着两个红本本,是结婚证。她把结婚证扬起来,“我们领了证了,今儿办婚礼。借着我爷爷的寿宴……”

那新郎赶紧道:“对!对!今儿两喜事一起办。”

不是!事不是这么办的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