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摸金笔谈> 第八章:苗疆化石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苗疆化石群(2 / 2)

众所周知,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遗物,由千万年泥沙掩埋所形成。最多见的是动物化石,比如恐龙化石,剑齿虎化石,猛犸象化石等等。

由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有机物较少、无机物较多,当动物整个身体被泥沙掩埋后,动物尸体腐烂的程度就会变得很慢,被缓慢流动的地下水冲刷,将土壤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形成晶体,在这些骨骼彻底腐烂前,如果这些矿物的晶体彻底取代动物身体中的有机物,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这些的化石。

化石中动物化石很常见,但植物的化石是很罕见的,这是因为植物腐烂的度远远高于动物的骨骼腐烂程度,所以往往植物还没有形成化石就已经腐烂完全了。

化石的形成本质是生物体上的硬组织被保存下来。自然界中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有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

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抗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所以这类化石分布的较普遍。无脊椎动物例如蛤、蜗牛和珊瑚等的壳是由方解石(碳酸钙)组成的,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

而脊椎动物的骨头和牙以及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外甲含有磷酸钙,因为这种化合物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非常强,所以许多由磷酸盐组成的物质也能保存下来,由硅质(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骼也具有这种性质。

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部分和某些海绵通过硅化而变成化石。另一些有机物具有几丁质(一种类似于指甲的物质)的外甲,节足动物和其它有机物的几丁质外甲可以成为化石,由于 它的化学成分和埋葬的方式,使这种物质以碳的薄膜的形式而保存下来。

碳化作用(或蒸馏作用)是生物埋葬之后在缓慢腐烂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失去所含有的气体和液体成分,仅留下碳质薄膜。

这种碳化作用和煤的形成过程相同。在许多煤层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碳化植物化石。在许多地方,植物、鱼和无脊椎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保存下它们的化石。有些碳的薄膜精确地记录了这些生物的最精细的结构。

当含矿化的地下水把矿物沉淀于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在的空间时,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更强。较普通的矿物有方解石、二氧化硅和各种铁的化合物,有些置换形成的化石的原始结构被置换的矿物所破坏。

浩子看着周围的石柱对我们说:“我认为这苗疆山脉在亿万年前可能是一片巨大的活火山群,整个火山群在最后一次末日般的火山喷发过程中,可能还伴随着泥石流,当滚烫的岩浆吞没了山下的森林,被高温在瞬间炭化了的树木还没来得及毁灭便立刻被随之而来的泥石流吞没,温度也在瞬间冷却。”

“整个化石群过了千万年为单位的漫长岁月,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又经过苗疆山脉地下水系的反复冲刷,在泥沙中封存了无数年的森林在地下又被冲刷了出来,我估计整个苗疆山脉的地下应该都会有一片植物化石遗址才对,若真是如此,这里将是震惊世界的发现,你我五人终将名留青史。”

听到浩子震惊的话语,我兴奋的看着周围的植物化石森林,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名和利吗!首先不说我们有考古队的固定工资,就说我们的家族就够我们肆意挥霍青春了,我们不需要逐利,但我们却依旧在意名。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要么名留青史,要么碌碌无为。

本来不打算再回来的我们几个决定这次从蛊王墓回来之后,一定要带着地质博物馆的人来这里一趟,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平稳心态,我们几个继续向前划动。

随着骨船的深入,不远处一个明显的人工建造的石台在灯光中显现,随着石台的出现,我的内心有些许不安,我的前胸和后背又感觉到了当初在野牛沟地宫出现的那种炙热的感觉,我们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

我动作呆滞的扭头看向身后,李四看到我的奇怪动作,扭头往我们背后一照,没等我看清到底有什么东西,李四那惊慌失措的声音从我们背后传来。

“别回头!快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