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东周五百年> 5. 窃国者诸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 窃国者诸侯(1 / 2)

卫国的事么,得从卫武公说起.睿智的老者武公姬和去世后,他的儿子即位,号为卫庄公.庄公夫人是齐国公主,所以叫庄姜,就是"诗经.卫风.硕人"中那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大美人.庄姜既美且贤,就是有一个缺点,不生育.次妃是陈国公主,名厉妫,也不生育.厉妫的陪嫁妹妹倒是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完和公子晋.庄姜把姬完过继到自己名下,又献了一个宫女给卫庄公,生了公子州吁.

要说这几个儿子,卫庄公最宠的是州吁,纵得无法无天.大夫石碏看不下去,曾劝谏道:”主公要是想传位给州吁,那就立他为世子.如果不想,就该好好管教于他,免得他起了不该有的心思,种下将来乱国之祸根.”庄公好歹还有一丝理智,还是立了姬完为世子,但依旧宠着州吁.

石碏的儿子石厚,偏偏和州吁是发小,两人好得共穿一条裤子.一起并车出猎,骚扰民居.他爹怎样拘禁他都不听,最后只能由他去了.

庄公逝世后,世子姬完即位,号为卫桓公.这是个厚道人,可惜性子太懦弱,没什么大作为,石碏知道这一点,便告老在家,不再过问朝政之事.可听说卫桓公要兴兵伐郑,还是出来劝阻了,郑伯两代为周卿士,在诸侯中威望甚高,再说这毕竟是人家的”内政”,卫国不便参与过甚.桓公想想也是,恰此时又接到了郑庄公的来信,详细讲述了太叔段的所做所为,于是罢了兵伐之举.至于公孙滑,郑庄公念着弟弟止此一脉,便任他老死卫国罢了.

卫国那边刚消停,周天子那边传来消息,说周平王因为郑伯久不来周,有意让虢公忌父取代他.这还了得?郑庄公星夜赶往洛阳,来了一招”以退为进”.他反复为自己久不入朝履职而请罪,婉转请辞去卿士之爵,退回藩地,态度诚恳,语言凄切.周平王心里打起了鼓,他也知现在周室衰弱,需要郑伯这样有能力威望的诸侯来扶持.这封辞职信他不能批.于是反复安抚郑伯,可对方却不见好就收,口口声声说虢公才干在己之上,实在不敢忝居其位.逼得平王只好放大招,提出将太子狐派往郑国以为人质.

郑伯又辞:”哪里有天子派人质到臣下那里去的事?这样天下人都会以为臣要挟君王,这是万死之罪了!”

平王安慰:”这是因为爱卿治国有方,朕派太子前去学习治国之道.你若再不答应,便是真的怪罪于朕了.”

群臣见二人相持不下,便出主意说让周平王派太子狐到郑国去,郑伯派世子忽前往洛邑充作人质.互相抵押,两不吃亏.这哪里像君王与臣下的关系,分明是两个平等国家交换人质嘛!自此,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了.

郑伯自此留周辅政了.周平王是个长寿的,在位五十一年而崩.郑伯与摄政的周公黑肩召太子狐回来嗣位.那太子狐大约身体一向不扎实,又为父亲的死而悲伤,一到洛阳便一呜呼了.只好把他的儿子姬林立为周桓王.天下诸侯俱来奔丧,并拜谒新天子.

周桓王对于父亲在郑国做人质的事一直是耿耿于怀,一登王位便立即剥夺了郑伯寤生的卿位.郑庄公回国后,君臣论及此事皆愤愤不平,觉得郑国两代父子有大功与周,现今桓王无故逐回庄公,是不义之举,定要想法出出这口气才好.怎么做才好呢?

大夫祭足领了一队人马来到郑周交界的温邑,自称本国遇灾荒,要借粟米千钟.温大夫不肯,祭足便士兵自备镰刀割取田中已成熟的麦子.

三个月后,正值七月,稻谷成熟之时,祭足又故伎重演,在成周城外将稻禾割取一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