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穿行宋末>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律法和新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律法和新政(2 / 2)

如果说上一条硬性减租的规定让农夫们非常高兴,那么这一条就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除了田产众多的大户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将从这条新规中受益。

如此一来,下面的议论之声更加汹涌。百姓们对义军的态度转变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么一看大宋朝廷那有义军好。

接着看下去第四条说的倒不是什么新规,而是关于如何处置那些被审判之人的田产和产业,田产方面义军决定将其收为公田,佃户们依旧可以租种原来的田地,只不过交租的对象变成了义军成立的新官府。

这个条款一出,让原本那些主家被杀,心中忐忑不安的佃户也吃下一颗定心丸,不但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也多了一分对义军的认同感。

前面的规矩和条款都是针对普通百姓,那些读书之人难免心中失落,直到他们看到了第五块布告板的内容。

上面写的差不多就是招募的信息了,表示义军现在大量招收会读书写字的文人,经过考核一旦录用便可在军中任职,起步就是小吏,直接进入管理体系。

杜昱知道其实这个诱惑不大,大宋朝是一个‘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模式,后来人再怎么忽悠也不可能比它更有吸引力。

不过,毕竟不是每个文人都能进入大宋朝的官僚体系,总有些不得志的文人要寻求出路,因此也能够招收到一些可用之人。

而且这货始终相信的只有梁山泊体系下培养的新文化人,这种旧时代的人才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就会在义军当中形成两股不同理念的势力,还要牵扯精力去平衡反倒是自找麻烦。

这张布告就是如此,有些书生嗤之以鼻,并且仍旧心向大宋朝廷,认为朝廷大军不日就将卷土重来收复沧州城。

当然也有不如意的书生准备到义军那里试一试,左右功名无望,还不如改换门庭投靠到义军那里,或许还能博一个光明的前途,尤其是上面表明一旦通过考核就可直接任职,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诱惑。

书生们毕竟有些城府,没有像百姓那样议论纷纷,而是隐藏心思各自盘算自己的将来。

到了最后一面布告,上面写的赫然就是一个招兵启事了,义军在沧州城留下一支大军,但需要新鲜血液,这才敞开大门欢迎青壮的加入。

布告上将招兵的条件和待遇一一列出,倒是吸引了不少家境贫寒的百姓,家中丁口多粮食养不活那么多人,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与其在家中无事可做还不如到义军之中混一口饭吃。

不管怎么说,义军的待遇给的相当不错,尤其暂时还不需要他们上战场搏命,只是在沧州城内接受军事训练。

见到义军的新规,有不少胆大的人跑到台下向程雷问起其中的细节,程雷作为大会的主持在台上详细的加以解释,面对面的回答百姓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一直忙到傍晚,这才结束了大会。

杜昱等人早就回到府衙之中等候结果,其实也算是对程雷和谷林的考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