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从水浒开始修炼> 第91章 纵论天下缓招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章 纵论天下缓招安(2 / 2)

“故而北伐之事,我是不会参与的。”

早知道北伐会失败,又想在那时起事。朱武在听到吴用招安的想法后,毫不犹豫驳斥。

吴用却有些不解,不知朱武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他不认为用士卒性命换官位有什么不对,向朱武道:

“辽国在南北两面受夹击,已是必死之局。”

“北伐眼看能取胜,主公何不参与?”

劝朱武和童贯虚与委蛇,首先谋求招安,再去谋求官位。

见吴用一心谋求招安,对金国的认识也不够深。朱武叹了口气,将一些未来方略,咽到肚子里去——

此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不是自己在三顾茅庐后,吴用就能够变成诸葛亮。论起对天下大势的了解,他远不如自己!

故而,朱武造反的想法,没有向吴用直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也换了种说法。首先向吴用道:

“先生有没有想过,辽国被灭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哪一国所有?”

“金国崛起之后,会像辽国一样,和大宋和平相处?”

吴用闻言变色,顿时想到了金国在战胜辽国后,实力会迎来剧变。这样一个新诞生的国家,扩张几乎是本能,他们不可能也不愿,与大宋和平相处。

如此一来,大宋和金国的战争,几乎难以避免。以河北禁军百年承平下的废弛,吴用毫不怀疑,只要金兵南下,就能长驱直入:

“如此一来,大宋就危险了!”

“朝廷衮衮诸公,难道都看不到?”

对于未来之事,开始感到忧心。

见吴用能接受这一点,朱武松了口气,见自己的设想,继续说了下去:

“所以北伐的时候,一是要和辽国硬拼。二是在北伐结束后,随时要小心金兵。”

“这两者风险都很大,几乎是拿命去拼。所以在北伐前,我是不打算受招安,只求安安稳稳,等到北伐来临。”

“到了北伐开始,朝廷能机动的兵力云集燕云,我们在那时候起事,就不用担心会遭到朝廷大军打击。”

“甚至为了让我们不影响到北伐,朝廷还必须要招安,让我们安安分分。”

“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就能将山东整合,到时或进或退,都能从容应对。”

“故而我的策略,便是‘高筑墙,广积粮,缓招安’。等到朝廷北伐时,举旗谋求招安。”

向吴用阐述清楚这件事,免得他擅自做主,坏了自己大计。

吴用听到这点,早已拍案叫绝,向朱武道:

“而且那时候受招安,还不用担心受清算。”

“朝廷北伐若胜,还需要面对金国,需要依赖我们。”

“若是北伐失败,就更需要依赖我们了。”

“寨主在朝廷北伐时受招安,果真是个妙计!”

同时也想到了,朱武为何向自己提起方略,明确提出要缓招安:

“既然主公不想在北伐前受招安,就不想在北伐前引起朝廷注意。”

“否则随朝廷注意过来的,一定是朝廷大军。”

“蔡京是当朝宰相,劫了他的生辰纲,一定会引来他的注意。朝堂派出的兵马,肯定会随之而来。”

“看来生辰纲的事情,的确是需要缓一缓!”

以为朱武是从三阮那里得知生辰纲的事情,吴用立刻向朱武请罪,说自己不该打生辰纲的念头,险些为山寨带来大祸、坏了寨主谋划。

朱武装作是只听到了风声,向吴用详细了解这件事。听他将事情和盘托出后,终于松了口气——

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吴用在上山后不安分,迫切想搞出大动静,引来朝廷注意。

故而在吴用认同缓招安后,朱武顿时感到放心许多。同时对吴用的能力,有了更多期待。期望在他身上,能够收获更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