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都市捡宝小能手> 第两百九十二章 京城十方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九十二章 京城十方阁(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精品总排行小说 —《都市捡宝小能手》 第两百九十二章 京城十方阁

因为,鸟虫篆是楚地文字,秦始皇这么伟大的一个君主,都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了,怎么会用已亡国家的文字呢?明显不可能,所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绝对是秦篆无疑,这也最能体现统一。要是用楚国文字刻,岂不是说明非秦统一而是楚国将万世统治天下吗?

历代皇帝也依据这点,销毁了很多假传国玉玺。

另外,王莽篡汉派人向太后索要传国玉玺时,太后气急将玉玺扔在地上,致使玉玺上五条螭龙中有一螭龙磕掉一角。但无论《汉旧仪》还是《吴书》都没提用黄金补螭龙角的事,《三国演义》里“傍缺一角,用黄金补之”实为杜撰。

但玉玺到底用什么颜色的蓝田玉制成,没有记载,多是说绿中泛青,应该是青绿色。

综上,传国玉玺是蓝田玉制成,颜色青绿,上有五螭龙缠绕,其中一龙角有缺,玺文小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就是绢布记载的始皇玺全部特点了,多有考据,可信度高,比较清楚。而玉玺线索就比较多杂难猜了。

有说始皇帝南巡时,于洞庭湖遇风浪,把传国玉玺扔进湖里用国运镇压水怪了,之后流传的是秦皇仿制了一枚一模一样的,而真品还在洞庭湖底;也有说秦末子婴献给刘邦的是赝品,真品被秦始皇带进了陵墓;还有说王莽夺玉玺,篡汉被杀后,玉玺遗失,后被孙坚于井中捡到,之后在各国流转流转,等石敬塘攻破洛阳候,后唐李从珂抱着传国玺登楼**等等

看完后,沈十一就一种感觉:乱。

史书上没记载玉玺的特点,估计也是为了防止别人仿制,这点倒能理解。但它的下落真是个谜,历朝历代都在寻找,在国家机器运转下还是未能寻到此物,简直不可思议。

黄绢上也只说了可能藏有玉玺的几个地方或调查方向,就没下文了。估计到明朝寻找此物的意愿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毕竟汉代以后都无传国玺非“正统”,明朝之前都是这么过来的,有玉玺没玉玺都一样。

这从绢布上也能看出来,到后期这项工作基本就停了,可能宣德后就不再想这个事了。国家昌盛,异常繁荣,谁还记得这玩意儿啊!只有那些心里没底,意图改朝换代为求名正言顺才会把心思用在穿过玉玺上。就像清太祖一样,弄了枚“制诰之宝”说是传国玉玺,最后乾隆觉得以假充真很“丢人”,就命人把“制诰之宝”上的字全都磨掉了。

沈十一觉得按上边的地点最好验证的就是洞庭湖。

史记里没提始皇帝在洞庭湖扔玉玺,只说在君山岛附近遇到风浪船差点被掀翻。至于镇风浪,都是传说,但他还是决定却验证一番,反正有神目的存在比较简单。

至于其他的地点,就不好验证了。哪儿都有,也没个准,但基本都是坟墓,比如:成吉思汗墓。这墓本身就找不着在哪,想验证传国玉玺在没在里边就更扯淡了。

他还是准备找时间去洞庭湖走一圈,就当旅游了,再从其他记载的地点中选大山、大河走几个,就得了。

他虽然好奇传国玉玺长啥样,但还没到失心疯的地步。伸了个懒腰,又活动活动筋骨,把东西收起,换上衣服出门练功了。

......

中午,沈十一抵达了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