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奋斗在五代末> 第一百六十二章 封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二章 封赏(2 / 2)

从大局出发,王朴提议给个国公意思下就行了。

若非李重进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王朴甚至觉得拿个郡公的帽子也能勉强打发。

郭荣从善如流:“那就国公,李重进目前的驻地是宋州,就封他个宋国公。”

王朴又建议道:“陛下,宋国公这爵位略有些低了,如今李重进担任宋州节度使已满两载,到了换镇的时候,正好郓州节度使空缺,不如将他调去郓州,再封他个齐国公,如此也好向世人交代。”

虽然都是国公,但齐国公听起来就比宋国公要高级一些。

毕竟前者是战国七雄之一,而后者在战国时代已沦落为二流小国。

而且从节度使驻地上来看,郓州(首府为现山东东平县)的地位也比宋州要高。

郓州乃是连接河南与山东地区的交通咽喉,北边又是黄河,在此时战略地位远高于宋州。

如今正在全力疏浚的五丈河,其起点是开封,终点便是郓州。

王朴虽是枢密使,却也兼着知开封府的差使。

对于五丈河边上那座码头的归属,他是一清二楚。

王朴以为,将李重进调去郓州,正合乎李重进的心意,郓州这块肥肉应该足以喂饱李重进这头贪婪的黑熊。

“郓州么”郭荣有些犹豫。

山东是此时周朝最为平安富庶的地区,疏浚五丈河的最终目的,是方便将山东的赋税运入开封,减少赋税在路途中的损耗,最终解决周朝仓禀吃紧的局面。

而郓州,便是这条生命线的咽喉。

五丈河疏浚后,山东地区所有的赋税都将运到郓州,装船通过五丈河发往开封。

按照郭荣的构想,等五丈河疏浚后,将会派向训或者赵匡胤去坐镇郓州,这样他才安心。

见郭荣迟疑,王朴连忙劝道:“陛下,唯有郓州方能令李重进心满意足,反正也就两年,两年之后再将其调离便是,当务之急是要将他召回开封。”

郭荣思忖一阵,方才艰难松口:“那就如你所言,调他为郓州节度使。”

“陛下圣明。”

王朴先是恭维一句,接着说道:“如今淮南战局看似局势大好,却不宜再动刀戈。”

郭荣心中正盘算着再次亲征,闻言面露困惑:“此话怎讲?”

王朴耐心解释道:“李重进虽然一举歼灭伪唐三万援军并劝降了寿州城,但其麾下九万兵马在淮南已征战半载有余,如今虽大胜,但已是强弩之末,且粮秣难以为继,亟需调回开封修整。

而南唐五万援军虽已溃散,但有两万已随水师逃往濠州,如今伪唐枢密使陈觉与齐王李景达坐镇濠州,麾下数万唐军以逸待劳,濠州城池之坚固亦丝毫不逊色寿州,臣以为,淮南战事仍当徐徐图之。”

九万士兵在淮南征战已有足足九个月,军中思乡之情已然高涨,士卒也必然精疲力竭,若是再不将他们调回开封修整放松,则军中极有可能生乱。

听王朴如此分析,郭荣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在战争初期的轻率冒进,以及在寿州城下折损的近十万兵民。

郭荣右手霎时紧握,一字一顿道:“文伯所言极是,朕绝不能再重蹈覆辙。”

见郭荣听从自己的劝谏,王朴心中宽慰,给出了早已谋划好的策略:“臣以为,先将李重进召回开封,再派向训领开封两万禁军南下,接管寿州城防事宜,最后再将淮南九万兵马分批调回开封以作修整,待到明年府库充盈,陛下便可再次亲征淮南,一举兼并淮南十四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