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科幻小说>捡到一本茅山秘术> 第264章 如何经营一个道观的香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如何经营一个道观的香火(2 / 2)

不管怎样,从30名选手中取得前十,为清风观赢得一个吃白饭……哦不对,是朝廷供奉的名额对于他来说等于手到擒来。

左小涵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

他想的比端木秋更远。

为了迅速打响清风观的知名度,除了在信徒中努力扩大知名度外,官府那边的关系也要结交好,同时,在同行中的威名也要打出来。

前两者都已经完成了一些,尚需最后一步。

等到走完这三步后,在通过一定的广告定点投放宣传,1万点香火的任务最多一年就能顺利完成。

“肃静,有请几位裁判入座。”

就在参加大比的考生陆续入座后,旁边的一位万福宫现场工作人员突然扯着嗓子吼了一声。

原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现场众人马上安静下来。

只见大厅最上首的一排四脚椅上陆陆续续坐满了人。

左小涵瞥了一眼,发现一共有5名裁判,他一个都不认识,不过没关系,有人认识就行。

旁边有位道兄在入座后一直和隔壁的道士窃窃私语,正在热心的为他旁边的同伴介绍,左小涵竖着耳朵也听了个大概。

“哎呀,没想到一共才5位裁判。”

“正中间的那个,就是本次下元节大比的东道主,万福宫的宫主,坐在他旁边的两位穿着官服的,应该是句容县和金坛县的县令县丞。”

“至于最外面的两位,就是三宫五观里面的万寿宫和白云观的观主或者宫主。”

“李兄好眼界,居然连两县的知县都认识,佩服佩服。”

“也不一定是知县,说不定来的只是县丞呢,县令是一县的最大官员,日理万鸡,应该不会出面,我看来的八成是两县的县丞,但肯定不会是县尉或者主薄,你看他们官服上绣的都是8品的鹌鹑。”

“哎呀,李兄连这些都知道?我若有这等眼界,当初早就通过童子试了。”

被同伴称呼为李兄的这人突然挺了挺前胸,正了正衣冠,小声咳嗽一声道:“程兄,实不相瞒,本人在入道门之前,已经过了金坛县的童生试了。”

“哎呀,李兄好生了得……”

接下来两人悄悄地开始了一顿商业互吹,左小涵听了一会,撇了撇嘴,慢慢将耳朵收了回来。

大晋朝的科举制度和明朝相似。

所谓的童生试,即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具备了参加院试,考取秀才功名的资格。

童生略等于左小涵时空的初中毕业生。

可别小看初中毕业生,在这个文盲率占比95%的时代,初中文凭已经很牛逼了,至少娶媳妇和工作问题不用愁。

最差也可以回乡下开间学堂,当个教孩童启蒙的教书先生,糊口不成问题。

左小涵明显不相信他会抛弃童生资格,跑过来当一个道士。

就算道士是铁饭碗,且容许婚配,但哪有读书人名声好听?

读书人,被称为士子阶层,和统治阶层是一个战壕的,可以见官不跪(取得秀才功名后才可以),在大晋朝有诸多优惠,去青楼都不用排队,搞不好还可以白嫖一次头牌。

他会跑过来当一个道士?

摆明了这厮在吹牛逼。

不过这和左小涵没什么关系。

吹牛逼嘛!属于男人的天赋神通,吹一吹也不犯法。

第一轮文试马上开始了。

照例是从第一排开始。

左小涵在下面听了一会,只听得昏昏欲睡,有一种在年会现场听各部门经理向领导汇报年度工作业绩的既视感。

不过他也听出了一些东西。

越是那些三宫五观的名门弟子,文试讲解的道家理论越是正统,风格四平八稳,有很多名词左小涵听都没听过。

他穿越过来后继承的身份就是清风观端木秋的弟子,是自带这个时空的部分记忆的。

若他没听过,代表端木秋之前压根就没教过他,连接触都没接触到。

这就是名门正派和野鸡道观的差距。

底蕴啊隔了十万八千里。

很快,就轮到第四排蒲团上的参赛者。

让他吃惊的是,之前被他留意过的那位观鱼观的邋遢道人讲解的居然是《炼丹说》,这在《上清大洞真经》中也有粗略提及。

炼丹听起来很高大上,和道家学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则是一个烧钱的大窟窿,且在没有取得成绩前需要不断地前期投入(人力财力),且很长一段时间或者永远都没法取得回报。

难怪这个观鱼观会将自己的道观都烧掉了,也难怪会落魄至此。

别说一个野鸡道观了,便是三宫五观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也没有炼丹的底蕴,实在是个烧钱的大窟窿,投入不起啊。

比起糊口来,还不如算命技能好使。

“清风观左小涵,轮到你了。”

现场的工作人员一声招呼后,左小涵左右看了看,他算是排在倒数第几位,经过半轮文斗后,前面的蒲团已经空出了好几个位置,显然是之前被淘汰了。

左小涵正了正衣冠,收回心中的杂念,朗朗说道:“我今天要讲解的题目是如何经营一个道观的香火。”

“众所周知,企业……哦不对,道观是以香火(盈利)为目的的,若没了香火来源,便只能倚靠朝廷供奉,久而久之连养活自己都难,如何济世救人发展壮大?”

“是故,如何经营一个道观的香火,关系到一个道观的生死存亡。”

他话音刚落,四周的人不动声色的向他望了一眼。

香火是一个道观的生存根本,这一点大家心里都如明镜似的。

可这个时代都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便是想忽悠香火,大多都遮遮掩掩,以免有辱斯文,还从未有这般直白堂而皇之的当众谈论这件事情的。

顿时,短短几句话,就将其他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