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劝善(1 / 2)

<dtclass="tp"></dt><dtclass="rd"></dt>;;;;《太上感应集》为玄门正道第一劝善典籍,流传甚广。

;;;;“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为此书的中心思想。全书共有三十卷,通过天、地、人三方面,构建出了一个完善的善恶理念和标准。

;;;;《太上感应集》并非是仙门的功法宝典,学习它,不会使得修炼者体内气海之中,凝聚出一丁点的灵力。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天底下,大部分玄门弟子修行路上的启蒙经典。是因为,这本书对于心境上的修炼,帮助非常的大。

;;;;许多玄门宗师一致认为,心境的修炼,是一切功法修炼的基础。如果在修炼功法之时,无法在长时间内保持心境稳定的话,即使是一闪而过的一丝杂念,都会令人走火入魔。

;;;;玄门子弟在正式修行时,境界的提升往往要比魔道子弟,或是旁门散修们慢上一些。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玄门正道的修行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心境上的修行,就好比是建房子时打下的地基。地基没打好,那房子越是往上盖得高,就越有可能一夜坍塌。

;;;;当然,其实把对于心境的修行,比作建房子的地基,也不完全正确。

;;;;因为,绝大部分房子的地基,都是无需常年累月持续维护,甚至是持续加深、加固的。

;;;;但是对于心境的修行,却是需要常年累月的坚持,随着功法境界的增进而增进,由内而外的提升。

;;;;许多人在修行之初,也曾十分认真的去学习这本《太上感应集》,遵从里面有关与善的理念与标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功法修炼上的进步,在得到了强大的力量之后,反而偏离了初心。在不知不觉间,走入了歧途。

;;;;甚至有着这么一个现象,从古自今,许多名动天下的大魔头,当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数,是出身自玄门正道的旷世之才。而不知名者,就更是难以估计。

;;;;这也是魔道为何能够一直存在于世的原因之一,无论力量从何而来,它都潜伏着让人迷失的种子。

;;;;一旦这个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那么它就会为魔道增添新的力量。

;;;;有关于《太上感应集》一书,曾有着这么一个传说。据说只要严格按照书中所制定的善恶标准,坚持日行三善;三年以后,就会有福运加身;百年之后,就会被接引成仙。

;;;;但这日行三善,并非是指每天做三件好事,而是指眼善、语善、行善。

;;;;自《太上感应集》传承于世以来,能够坚持每日做到这三样的,别说百年了,千年也不出一位。但积攒善功,对于成仙,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

;;;;所以,玄门弟子们的普遍做法便是:以修炼功法抵御天劫,以力证道为主;以功德加身,积善成仙为辅。

;;;;在修炼功法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就入世行善,以求道心无暇。在渡天劫的时候,便可以有福报护身。

;;;;“作恶有过者,必被天道所消亡。所以,趋善避恶,方能追求长生……”

;;;;“好了,今天的课就教到这里,大家回去之后,总结一下我所说的话,写在素笺里,下一堂课交给我检查。”

;;;;时间即将到达午时,该到饭点了。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吕正贤也只能放学生们离去了。他今天只有上午这一堂课,时间是一个时辰,整本书只是讲了个开头大概而已。

;;;;到了吕正贤这个年纪,对于增进功法境界,已经不再抱有想法。往后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在这课堂上继续作育英才。所以,每每站到这个课堂上授课,他都倍感精神抖擞。

;;;;这种能够让吕正贤实现人生意义的日子,每年都有三个月。当这三个月过去之后,剩下的九个月里,每天想得最多的,便是下个三月之期的到来。

;;;;课堂上的人基本都走光了,唯独剩下李卫真与吕正贤二人。

;;;;李卫真手里拿着书本,低着头,眼神飘忽不定,一脸的犹豫不决。

;;;;吕正贤率先开口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大家都走了,你怎么还不走?”

;;;;“弟子名叫李卫真,弟子之所以留下来,是有问题想请教吕先生!”李卫真终于鼓起勇气说道。

;;;;“求学就应该不耻下问,尽管说来,无需扭捏。”吕正贤捋起胡子,正声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