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鸿隙> 第一节 东龙山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节 东龙山下(1 / 2)

午后的东龙山下,周无忧懒洋洋的躺在一大片青黄的草甸上,口衔一株长草,神不守舍的眺望碧蓝天际。

此刻正是收获的季节。远处平原上一望无际的麦浪滚滚,数十壮汉庄妇正手挥镰刀,辛勤的收割。虽是挥汗如雨,却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周无忧劝说母亲拿出大笔银钱,专门改建了三百亩地,用透光薄牛皮纸建起了大棚种植园,以反季节蔬菜走起了高端线路,价格虽极高,却仍旧畅销安庆府,整个锦衣卫湖广千户所和安庆府衙的上下官员们都享用到了周氏田庄出产的各色新鲜菜蔬。到了冬天,新鲜瓜果菜蔬甚至乘船沿江直上应天,成了宫中的特约供应商。

以此为契机,在锦衣卫的细心关怀下,在安庆府衙的高度重视下,周无忧将田庄向四周扩充了一倍还多,然后以现代经营之法,将周氏田庄打理的日益繁荣。明初农赋本就不高,周无忧的田租又收得较少,是以庄户们这几年最拥护的一句话就是:“交够朝廷的,留够主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周氏田庄延伸至东龙山下,将半片山坡开辟成放养场,十数匹骏马奔驰期间,数百只牛羊卧食于此。又挖出数个小塘,投放鱼苗,散养上鸡鸭。一入其中,悠闲的田园景观便跃然眼前。

五年前周冯氏因过度哀伤和思念,终于抛下幼小的周无忧离开人世。周无忧怀着悲痛的心情,在东龙山上寻了个风水极佳之地,将养父母合葬在这里。所幸锦衣卫刘百户一直事无巨细的呵护着这位投缘的小侄,周无忧又着实争气,将个田庄打理的蒸蒸日上,如今虽才十二,在庄户心中却已然一言九鼎,在安庆府内也是小小有名的大地主了。

如今的大明国势鼎盛,之前的三十年,包括之后的百多年,对外征战无有大败者,偶有小挫,也于大局无关。且不说明朝的皇帝们有一个是一个,从来都是硬骨头,就是这个时代的整个汉民族,也许是吃够了异族入侵的苦头,武人连带文官,对外征战向来是只知道往死里打,从不妥协。

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兵席卷天下,将在整个世界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元蒙骑兵赶回草原。

明成祖朱棣更是奉行天子守国门,将国都从安逸富饶的应天迁至直面元蒙威胁的北京,四征安南、三巡漠北、七下西洋,整个亚洲从大陆到海洋,无不俯首称臣。

英宗皇帝土木堡亲征,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自家被瓦剌俘虏,可那又怎样?大明立时推出一位景泰天子,照样跟你打!京师城下一战大败瓦剌,手持超级人质的瓦剌太师也先徒呼奈何,抱头鼠窜,最终只能将人质乖乖放回。

就算到了军事已**不堪的万历朝,四万多明军也在朝鲜硬顶了八年,最终将二十万侵朝日军赶下大海,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郁闷致死。

崇祯朝就更是不用说了,李自成大军都攻陷潼关了,作为大明最后支柱的关宁军仍顶在与后金对峙的山海关一线,硬是不肯撤下来,最终国破身灭。

那个时代,汉民族在对异族征战上是扬眉吐气的,是骄傲且应当骄傲的。终明一朝,中国人从未与外族签订过一个卖国条约,从来不曾把自家的女子送给外族以求和亲,从来不曾对异族割让过一寸土地,更没有赔偿过异族一个铜板……

相较于盛世显赫的汉唐,大明的女人们是幸福的,大明的爷们儿用自己的胸膛顶在边关敌人的铁蹄刀口之下,不需要她们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这个国家。

比起煌煌曜日的大清,大明的老百姓是幸福的,大明的官吏武将所秉持的炎炎风骨,可以让他们不用将自家辛勤耕耘的收获送到异族的餐盘中。

相较而言,大明的皇帝是不幸的,他们要守在边关战场的第一线,不停冒着生命的风险和忍受征战的劳苦以守护这个国家,他们在战事吃紧的时刻,还要从自己兜里掏钱,发内库以充军饷。

万历皇帝用自家的小金库支持下来八年的援朝战争,整个对日作战几乎没有从国库出过一分钱。天启和崇祯两个皇帝,将自己所有私房钱都拿出来应对辽东战事,以致宫中用度十分吃紧。天启为了凑钱,甚至靠亲手打制家具卖给大臣来筹集军饷,到了崇祯就彻底没钱了,裁撤大批宫女宦官不说,连新衣服都几乎只能一年做一套,日常穿用的衣服上都打着补丁。

同时,大明的皇族是十分谦卑的,他们深深知道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去办。除了洪武和永乐两位马上天子外,其余皇族,无论太后垂帘时期,或是皇帝亲政之时,他们都尊重并按照内阁的意思处理政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