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侦探推理>问罪之行> 第十七章 结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结局(1 / 2)

半年后。

这是个星期六的上午,也不归陈鸣声值班,只是他手上有些事要处理,便来了队里。本来一些交接材料的事,七拖八搞竟是弄了一上午。完事他抬手一看表,已经十一点一刻了,快到吃饭的点了。单位里星期六是有工作餐的,再说他刑警队长的身份开个小灶还不是手到擒来。

陈鸣声想了想,反正没什么事了,不如早点回家,便打了个电话给老婆,说要回去吃饭,说完便开车往家的方向驶去。

路上有些堵车,陈鸣声回家十几分钟的车程开了快半个小时还在路上。他一拱一拱的开着车,左手方向那个骑着自行车的小孩,他硬生生摆脱不了。

堵车让人烦躁,却也难以避免,这时候压制情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想点别的。陈鸣声打开了车窗,好让自己的思绪不局限于车里狭隘的空间,能在更广袤的地方游离。然后他又鬼使神差的想起了吴能。

这半年来,陈鸣声几乎天天能想到吴能,甚至他刻意的不去想这个人都没办法。大脑也是个很神奇的身体器官,你刻意去想的事情和你刻意不去想的事情,到了它那,就是一个意思。

关于吴能的新闻,这半年来就没有断过,尤其是自媒体这块,这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甚至还搞出了一些阴谋论。

说什么吴能是被被害者家属推下楼的,甚至还绘声绘色的拿出了证据。

离谱的不少,比如说什么吴能并没有死,只是被秘密关押了起来,有人还信誓旦旦的说在一个深夜看到吴能被转移。

还有更离谱的,说这根本就是政府对于校园欺凌无计可施的策略,而吴能就是“执行人”,现在根本没有死,换了身份在另一个地方愉快的生活着,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见过他,还拿出了模糊得只能勉强看出轮廓的照片。

这种天方夜谭的论调还偏偏有人信,局里队里经常接到质疑电话,有不少人还表示愿意出巨资求见吴能一面。

这不免让人啼笑皆非:同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在众人眼里,他什么都不是;他死了之后,却成为很多人仰慕的对象,甚至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有时候,生死还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吴能死后的视频事件里,视频上传的地点很快被技术手段追查到了,是一处出租房。当陈鸣声带着刑警破门而入时,以为会看到吴能的同伙,谁知只看到了三台插着电源的笔记本电脑——用的是定时上传功能。三台电脑里面的东西几乎一样,里面有绑架学生后在那间郊外平房里的全部监控视频,不过没什么重点了。

撇开吴能本身所犯的罪,吴能事件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简直就是核震慑。

这半年来,全市范围内校园欺凌的案件一次都没有发生,是的,一次都没有。这在之前是不可思议的,以前小规模的欺凌事件那就不说了,上纲上线的最多两三个月就会来一次。

为此,陈鸣声还专门走访了教育局和校园等单位,发现这种事还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上升到他这个层面上来。

用教育局副局老周的话说,那么多小孩圈在一起,磕磕碰碰那是在所难免,但这次家长们的态度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都是客客气气,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欺凌一方的家长有一些甚至当面就动手教训自己的孩子了。不为别的,只为受欺负一方心理平衡一点。

末了老周不无感慨的说道:“看来这事的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祖宗诚不欺我啊。”陈鸣声闻言不禁哑笑:这不又是吴能的话吗?搞得老周莫名其妙,但陈鸣声也不能说明,毕竟吴能的审问内容属于机密。

通过吴能生前在国内外互联网上的操作,吴能事件早已家喻户晓,吴倩倩校园欺凌自杀案件中的相关人员,也是人尽皆知,整件事全被曝光在聚光灯下。

那些欺凌者家庭的结局,让所有养育孩子的父母触目惊心。

试问,哪一个家长不畏惧这样的噬骨之痛?

吴能事件后,在一个级别更高的大会上,一个与会的代表提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年龄应当提前的修正议案,那个代表有一句话令陈鸣声印象极为深刻:

“现代青少年信息的接收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年代,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懂得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蓄意伤害他人,乃至使他人失去生命,却依旧不能受到刑法的裁决,那么,何谈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何谈生命的平等?

有一个事实很有意思,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是不会触犯相应的法律底线的,那么,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保护的,不恰恰就是那些极少数的害群之马吗?”

吴能事件也给市里的公安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别的先不说,就说舆论这一块,让陈鸣声不胜其烦。

夸张到了什么程度呢?

市刑警队不远处有一排民宿,是来市里旅游的人一个相对实惠的住处,吴能的视频爆开后,那里面住满了国内外的记者,那房费是一涨再涨,最高涨到了六百元钱一天,还是一房难求。

那些记者们什么都不干,天天围着市刑警队的大门,严重影响了市刑警队的日常工作。还不能跟他们硬碰硬,毕竟里面还有外国记者,要是发生冲突,再引发点国际舆论,都得吃不完兜着走。

局长鲁达耀带着陈鸣声召开了几次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最难缠的是那些记者不依不饶的要求公布吴能的审讯视频。

市委市政府有些招架不住,市委班子成员中开始有人建议公布视频,以正视听。鲁达耀也没多说话,在一次市委班子成员会议上,把吴能的审讯视频播放了。看完后,建议公布审讯视频的领导也不出声了——本来网络舆论就是一面倒的支持吴能,再把这个审讯视频公布出去,那不是让一个犯罪的形象更加坚挺了吗?

没办法,只能拖和熬,同时对与此案有关的公职人员进行追责。几乎所有参与吴能案的公职人员都被撤职免职了。

不过,撤职和免职其实也是看着吓人。从字面上看,很容易与开除联系起来,但其实并不是。相比较而言,撤职要严重一些,带有惩罚性质,很有可能会被降级降薪。而免职基本没这个风险,但是面子上会有些过不去。

陈鸣声也被免职了一段时间。这让陈鸣声郁闷不已,内部都知道陈鸣声没犯错,但得给外面一个交代。陈鸣声一下成了风箱里的老鼠,怎么着都受气。

有时候这世界上事就是这么神奇,义正言辞需要真相的人往往成了吃瓜群众,身处事件当中的人也犹如汪洋中一叶孤舟,在各方利益的逐力下摇摆,不论对错,身不由己。而真相,到最后,还真不一定就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利益!

想起吴能,很难不想起吴能事件中的那些局中人。

那五个被吴能下毒的小孩在吴能跳楼自杀后的两个月内相继死去,最后他们的痛苦和他们父母的痛苦不用形容,也能想象。不过可叹的是,跟其他两个人的结局比起来,他们还算“幸运”了。

冯曼彤,欺负吴倩倩的人当中,唯一一个没被吴能直接伤害的人,但谁也没想到,她的结局竟更加令人唏嘘。

在吴能跳楼自杀后,不到三个月,冯曼彤也跳楼自杀了,在她尸体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欠的,还清了。

后来通过调查走访才得知,她生命的最后三个月,竟真如吴能所说——另一条通往地狱的路。

因吴能那件事,影响太大,尤其是网络视频的事,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在国外也影响甚大。冯曼彤没有选择的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仅仅是她,她的家庭亦是如此。

也不知道是谁,把他们家人的电话和地址公布了,然后,他们一家人的手机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和短信轰炸,说什么的都有,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换电话号码也没用,过不了多久就被曝光。

她家门外的墙上被人用油漆喷得乱七八糟,什么“杀人偿命”“冯曼彤,你个骚娘们”“冯曼彤,全世界天天死人,不差你一个”“冯曼彤,你怎么还没死?”这之类的。

这些事警察管过,还拘留过几个人,但实在没什么太大效果。

冯曼彤也曾在网上发过长文辩解,但马上就被口水淹没——当一个人面对量级的恶意时,她本身的想法根本微不足道,完全没有意义,甚至对错本身也没有了立足之地。

量变引起了质变,成了民意。到了这儿,就是有心想为冯曼彤说句话的人都不敢出声了,因为民意,触摸到了一个天花板级的存在——秩序。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冯曼彤整个家庭的生活,一段时间后,她的父母也都被工作单位“放假”了,虽然都是以健康为由,但真正原因路人皆知。

冯曼彤的家里,从开始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后来,家里人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是吵架。对这个家里的所有人而言,家,不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暴风雨聚集的漩涡。

在学校里,冯曼彤完全被孤立了,没有任何人愿意跟她有过多的交流,甚至有时一连几天都是零交流。这种情况下,冯曼彤迟到早退旷课便成了家常便饭,她美貌的长相早就让街上的混混们垂涎,而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人跟她靠近了,最后毫无意外的和街上的那些混混混在了一起,甚至夜不归宿。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夜不归宿,风言风语在所难免,这更让冯曼彤的家庭硝烟四起。

冯曼彤跳楼的那天上午,头天没有回家的她上午十点钟回家了。她父母刚吵完一轮架,火气还没消,见她回家,两人对着她大吵大闹起来,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

冯曼彤呢,这次也没顶嘴,回到自己房间待了一会,就出门了。没过几分钟,她就从自家楼层的十七楼的楼顶上跳下去了。

不难想象,在冯曼彤生命最后的那几个月里,她步过了怎样的荆棘之路,尤其是心路。身处在那种全方位的恶意里,整个世界不再有一丝温暖,连最亲近的父母都成了狂风暴雨的化身!死,都很难不被默认为是一种解脱!

再就是刘斌,刘斌是吴倩倩校园欺凌自杀案中唯一一个至今仍然活着的人,不过说是生不如死也不过分了。

刘斌被营救后就不太正常,外人看来还只是沉默寡言,没有活力,但在家里却是经常莫名其妙的烦躁,无怨无缘故乱摔东西。

起初他家人认为这是绑架之后的后遗症,随着时间会好转,但没想到后来越来越严重,没办法,找了专业的人来检查,发现造成刘斌这样的主要原因居然是怕水。

陈鸣声听说此事后才意识到,吴能用水刑不仅仅是因为方便,他还要留下刘斌对水的恐惧。这就是吴能设计的精妙之处,水这种东西,你日常生活根本就没办法完全隔绝。

除此之外,刘斌还有幽闭症,对锁链针筒之类的东西恐惧等等,时间一长,刘斌终于崩溃了,被确诊成了一名精神病人。

倒是吴能注射的那五种药物,至今没产生什么临床病症,可能真如吴能所说,只是抗病毒用的青霉素,可是刘斌的家人至今都不相信,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或许,这就是吴能真正的目的吧。

这件事不得不提的还有刘斌的父亲刘振海,谁也没想到,后面刘振海身上发生的事情,再次把本市推向了风口浪尖。

刘振海,本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不过这已经是他之前的身份了,现在也只能说是前上市公司实控人了。吴能网络视频事件爆发以后,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下跌的节奏中酝酿了一个多星期,从后来看,这竟是持股人最后的逃生机会。

然后,几乎没有特别的征兆,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被死死的按在了跌停板上,之后便是坍塌式一字跌停。随之而来的是各界的口诛笔伐,说什么的都有,上市公司任何一点细微的东西都被挖了出来,完全曝光在聚光灯下。不仅上市公司本身成了众矢之的,政府方面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口诛笔伐的内容在资本市场上并不特别,行贿、受贿、阴阳合同、质量问题、财务造假,等等,这些标签将上市公司死死的按在了地上。

在扛了两个星期之后,上市公司申请了停牌自查,这个时候,股价只剩下了事件爆发前的三成了。那个周末,愤怒的投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挤在上市公司的接待室发泄着怒火,随之引发一系列治安事件,一些人还因此被拘留。

再往后,证监会介入了,对该上市公司立案调查,不久,发布声明表示该上市公司有重大财务造假嫌疑。这成了压垮上市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股票被实施特别风险警示。

第二轮狂风暴雨再次向上市公司袭来,还是之前的那些手法,不过这次更凌厉,更凶险。

面对这般袭击,刘振海实控的这家上市公司根本无力招架,不久,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停牌至今。停牌期间,迫于压力,刘振海被董事会除名,且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据说,刘振海本人早已资不抵债,处于高额负债状态。

关于上市公司这一系列的事情让陈鸣声如坠云雾,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堂堂一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这让对金融几乎一窍不通的陈鸣声怎么也想不通,直到一个饭局上,和一个资深金融人士聊了聊,才稍稍缓过劲来。

据那位资深的金融人士说,上市公司看起来高大上,但说到底还是因缺钱而融资的公司,而股价伴随的市值很难体现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因为股价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投资人对公司的预期,或者是因为利益而产生的炒作,俗称割韭菜。如此这些。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的上市公司市值一般来说都是高估的。刘振海当时实控的这家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而刘振海目前资产负债状态是由于他自己股票的高位质押造成的,他质押的股票价位比吴能事件之前还要高出很多,本来目前金融市场就很低迷,他公司的股价也跌到了历史低点,导致他手中的股权几乎全部补充质押了。虽然风险极高,但在低迷的金融环境中,这种现象还并不少见,只要没有系统性风险,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当吴能事件爆发后,于刘振海而言,系统性风险就爆发了——刘振海手上的钱对于其质押股票的体量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一字跌停的情况下,逃都逃不掉。就这样,刘振海从亿万富翁变成了亿万负翁。

最后那位资深金融人士不无感叹的说,平心而论,刘振海的公司还行,他做过调研,起码是盈利的,正常情况下,不至于此。但吴能事件影响太大,引来了资本市场的残酷围剿,导致刘振海根本无力自保。

虽说听得迷迷糊糊,但陈鸣声和发生的事一联系,多多少少也理解了些。那段时间,因为证监会立案调查,陈鸣声也出入过几次刘振海的办公室,知道那段时间刘振海到处找银行贷款,可是所有的银行一夜之间全部不放贷了。银行系统也要顾及风险,所以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

本来作为市里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资质也还行,搁在往常,市委市政府肯定是会出手相助的,别的不说,为上市公司贷款的事,在银行那边游说一下还是没问题的。可是吴能事件让政府这边的黑锅也不轻,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这种情况下,也没有领导愿意淌进这摊浑水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