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侦探推理>他从下面来> 第一百章 拜死人为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章 拜死人为师(2 / 2)

看到老济很确定地点了几下头,秦新鹏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回到肚子里。

“不用!以你这性格和秉性,入道门六根不净,进魔道狼性不足,根本就不是当道士的料——先磕头,这事回去的路上我再详细说给你。”

既然能结婚,秦新鹏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赶紧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磕完头,秦新鹏刚想站起来,忽然跪在他一侧的老济猛地一口唾沫不偏不倚地吐到了秦新鹏的大腿上。

那个尴尬。

那个恶心!

秦新鹏看到老济满脸愁容的样子,以为这是个年近古稀老头的无心之举,也就没太当回事。

俩人向邋遢老人要了两把铁锨,仔仔细细把鲁大师的坟修葺一番,老济又从包里拿出几叠烧纸压到了坟头,忙活了一个小时左右,俩人才恭恭敬敬地又给鲁大师磕了三个头,然后才拜别邋遢道士。

邋遢道士也没挽留,朝着他们挥了挥手,便转身一瘸一拐地回了屋子。

还没等下山,秦新鹏便忍不住开口问:“鲁大师——不!是……是师父——他怎么会选择这样一处安眠之地?”

看表情,老济已经完全从之前的哀伤中走了出来,甚至嘴角还挂着淡淡的微笑。

“这还得从咱们这一派的起源说起……”

我国的道教文化历史悠久,而且门派五花八门,相比起佛教,道教其实才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本土教派。

说到道教的辉煌,还要从魏晋南北朝说起,那个时代算的是道教和佛教的一次巅峰,道观及道士随处可见,第二次巅峰是北宋时期,不过这次如流星璀璨,时间有点短。

从两晋时代到北宋时期,几乎所有的道士都是一个模板——四大皆空,遵守清规戒律,有的专注于炼丹追求长生,甚至追求长生,有的侧重于修道养性,以化外高人自居,还有的当道士是为学习五花八门的道术,用来捉鬼驱邪,例如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僵尸电影中的道士。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历史上出了个“特殊品种”的道士。

这人之所以会成为道士,纯粹随缘。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尤其是野史,对这位道士的描述可以说到了“神化”的程度,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更是五花八门,后来多次被编到书籍中。

比如说他的生与死。

没有任何一本正史和野史记载着他是啥时候出生的,出生于何地。

也没有任何一本史书记载着他何时去世。

总之,他出生于明朝洪武年间,直到明仁宗时期,当时的大明皇帝朱高炽还多次派人寻找人,甚至不惜花重金悬赏。

有的说在山东泰山见过他。

有人说在陕西,还有人说在南方某个少数民族的部落内见到过类似的道士。

这倒不是重点,重点是从洪武到仁宗时期,相隔了三代皇帝,差不多一百年——难不成他活了一百好几十岁?

还有一种更大胆的传言,说当时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目的就是寻找这人。

他就是野史上赫赫有名的张三丰。

野史中的张三丰完全和金庸小说中,创立武当派,自创太极拳和太极剑的武林宗师不着一点边。

张三丰除了在历史上留下一连串的谜团外,其实还创立了个特殊的道派。

这一道派和他的创立者张三丰一样,处处充斥着神秘悬疑色彩,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而且自创立至今的四百年里,始终“人丁单薄”。

所谓的道号,也没有固定的传承,师父叫啥,便是啥。

明清一直到民国初期,他们始终自称闲散道人。

闲散道人没有固定的道观,也不供奉什么祖师爷,自然也就没有教义教规,简单说就是过着类似古代游侠一般的生活。

不过历代的闲散道人都算得上那个时代的顶级阴阳先生或者叫驱鬼大师。

另外还有个奇怪的规矩或者说是传承——历代的闲散道人都选择一处僻静的所在作为长眠之地。一般情况下,当代的闲散道人并不会知道上一任的长眠之地,因为按照他们历代遵守着的习俗,徒弟出师那一刻,也是永远和师父分别之时。

如果不是秦新鹏的出现,大概老济永远都不会知道师父葬在山西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上。

至于道观里的邋遢道士,大概是师父生前的道友吧!

他们拜师的仪式也和他们称呼一样,很随意,也很奇特——给师父磕三个头,然后师父朝新收徒弟身上吐一口痰,这收徒仪式也就完成了。

听完老济的一番讲述,秦新鹏解开了心中的几个谜团,包括知道了老济为啥在他朝着坟磕完三个头后,朝他腿上吐一口痰的原因。

不过他心里还有几个很大的疑问。

“现在……现在师父是不是在下面当了官?”

老济微微点了点头:“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功德罪过都会被下面的人详细记录下来,这也是到下面后,选择新身份的依据。”

秦新鹏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亲口听老济说出来,还是觉得挺诧异,很震惊。

“那师父他老人家在下面当啥官?”秦新鹏忍不住问。

“应该相当于上面一个区域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吧!”顿了一下,老济又补充了一句,“具体我也不知道,因为只有师父托梦时,我才会见到他,而且在梦境中,我处于被动状态,没法主动去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