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大明孤忠李定国> 上部 风云际会 六十 唱双簧诈开城门 乔装扮静待时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部 风云际会 六十 唱双簧诈开城门 乔装扮静待时机(2 / 2)

定国立马于吊桥之外,晃动着手中加盖有火漆的火急文书,朝着城上吆喝道:“城上听着,督师大人飞檄在此,速速放下吊桥!”

隔着护城河,加上夜色昏暗,黎民安看得并不真切,不过瞧下面也就是二十多个人,又有督师飞檄文书在手,他在犹豫了片刻后,还是下令将吊桥放了下来。

定国旋即带着二十七骑踏过吊桥,径直来到城门口,翻身跳下“二斗金”,将手中的火漆文书递进瓮城城洞。

城门官见是一封火漆密封的火急文书,不敢怠慢,客气地说道:“各位军爷在此稍候片刻,小人这就去禀报!”

定国大怒道:“怎么?是怀疑我等有诈?”

城门官连忙赔笑道:“诸位莫怪,在下职责所在,不敢造次。现在乃是特殊时期,必须有黎大人允准,方才能够打开内城城门!”

“那还不快去?若是误了督师大人的要事,小心尔等的狗头!”说罢,定国忍不住一脚重重踹在一旁的城门钉上,震得覆盖在城门缝隙中的灰尘四处飘散。

“军爷莫急,黎大人就在城楼上,误不了事!”说罢,城门官连忙飞快地拿着火漆文书跑上了城楼。

黎民安接过火漆文书,借着火把的光亮翻来覆去地反复看了好几遍,似乎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但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于是让城门官在前引路,亲自赶往瓮城门洞盘查。

来到瓮城门洞,黎民安仔细打量了一眼定国,心中不禁有些狐疑,当即警惕地问道:“督师行辕的人本将都曾见过,你又是何人,怎么看着如此眼生?”

定国耸了耸肩,露出了一丝苦笑:“卑职乃是督师大人麾下中军守备刘兴秀,因前些时日刚到行辕当差,资历最浅,故而才得了这样一个苦差事!这一路兵荒马乱,艰险难行,卑职可是好几天都没能睡上一个囫囵觉了!”

虽然定国说得真切,但黎民安却还是半信半疑,他扭头又朝着定国身后望了一眼,继续盘问道:“你们总共来了多少人?”

定国侧身让到一旁,指向身后的亲兵,恭恭敬敬地说道:“大人请看,加上卑职,一共就只有二十八个人。”

黎民安点了点头,接着又向定国问起一些关于督师行辕的隐秘之事,多亏在来之前,定国早已找刘兴秀仔细询问了一番,做足了功课,因此自是对答如流。

见问了半天也问不出什么破绽,黎民安这将悬着的心放回了肚中,板着脸对定国说道:“你且往南关寻一间客栈等候,本将即刻将公文呈至道台衙门,若有回文,即刻派人送至住所,由尔等带回。”

定国见黎民安拿着文书转身要走,连忙上前一步将其拦住,拱手言道:“大人且慢,您有所不知,此乃十万火急文书,临行前,督师大人曾反复叮嘱,务必亲自将此文书连同兵符呈缴道台大人,不可经手于他人,请大人见谅。”

“既有兵符,何不早说?你在此稍候片刻,本将这就去道台衙门通禀一声。”听说有兵符,黎民安的脸色顿时缓和了许多。

就在这时,忽然只听身后传来了一个沙哑苍老的嗓音:“不必这么麻烦,老夫在此。”

黎民安和定国几乎同时愣了一下,扭头看去,竟是一位年近六旬,身穿云雁补子绯红官袍的短须老者。

黎民安赶忙躬身施礼道:“道台大人,您怎么还没睡?”

定国低着头,用眼角余光悄悄瞥望了一眼,心中暗道原来这就是襄阳兵备道张克俭啊,没想到居然是个老头!

张克俭挥了挥手,示意黎民安闪到一侧,然后径直走到定国跟前,正色言道:“阁部大人的飞檄传书何在?”

定国忙将火漆文书递到张克俭面前,伸手接过文书,张克俭并不急着打开,而是先仔细核对了一下督师辅臣的关防大印,然后这才小心翼翼地撕开火漆印记,从信封中取出文书,借着一旁火把的光亮,草草看了一遍。

“把兵符拿来,给本官看看。”张克俭收起文书,抬起头招呼了一声定国。

定国连忙将半截兵符,毕恭毕敬地呈到张克俭面前,张克俭接过兵符,用手掂了两下,又从怀中取出另外半截兵符,两下勘合,竟是丝毫不差。

“嗯,这兵符是真的。”勘验完兵符,张克俭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这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见定国大气凛然,眼神中没有丝毫躲闪,心中终于不再怀疑,满脸堆笑着解释道,“诸位毋怪,大军辎重粮草皆囤于城中,本官身负督师大人重托,不敢掉以轻心啊。”

“道台大人尽忠职守,堪称我辈楷模,待卑职回去以后,定当向督师大人如实禀报。”定国向着张克俭微微一躬,恭恭敬敬地说道。

定国这番话,张克俭听得十分受用,连连称谢,随即下令道:“你们还愣着干啥?赶紧开门放行!”

随着内城城门隆隆打开,张克俭又对着黎民安吩咐一声道:“黎将军,且将各位差官安置于承天寺中,好酒好菜款待,不可怠慢了!”

“大人尽管放心,在下这就去办!”黎民安忙不迭地答应了一声,当即领着定国一行二十八骑穿过瓮城,直入襄阳城中,一路往承天寺方向而去。</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