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天下末年> 第664章 三爵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4章 三爵制(2 / 2)

;;;;凡文绩爵,无政效者不得赐,永为典制。

;;;;民爵。

;;;;第一等,平民。

;;;;第二等,士民。

;;;;第三等,公士。

;;;;第四等,造士。

;;;;第五等,良士。

;;;;第六等,关内侯。

;;;;第七等,都亭侯。

;;;;第八等,都乡候。

;;;;第九等,亭侯。

;;;;第十等,乡侯。

;;;;第十一等,县侯。

;;;;第十二等,郡侯。

;;;;第十三等,县公。

;;;;第十四等,郡公。

;;;;凡民爵,五等及下,非有资国重者不得赐。六等及上,非有大功于国者不得赐。

;;;;文爵各等月支与军爵无异,民爵五等及下,与军爵同。六等及上公侯爵,与军爵同。

;;;;三爵制分,可谓是将原本的爵位制度给砸了个粉碎。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抵触。

;;;;尤其是三军将士,封赏虽然未下,可早有消息传出。凡参战之将士,以自身现有二十等爵爵位,同置新颁军爵。此外,另加一等。

;;;;新爵与旧爵的对比,无疑是新爵更加惹人喜欢。二十等爵早已崩溃,没了与爵位等同的田地赏赐,士卒所能获得的利益已经大大缩小。

;;;;反倒是新爵,每一等的待遇,张之于众,属于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既得利益。

;;;;大周继承了不少汉制,尤其是无军饷的征召兵制度。士卒现在虽然不用自备武器甲胄,可在军中的消费程度一样不小。而他们能够赚取钱财的方法只有一个,首级。

;;;;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拿首级去换钱,军中也不乏富贵子弟用钱币从士兵手里买脑袋。

;;;;如此也导致了军中士卒的爵位普遍不高,皆在二三等徘徊。至于说货殖首级会造成无用之徒,袭居高位这个问题,没人能够解决的掉。

;;;;唯一的限制就是个人所获首级,能取得的爵位只能到第八等公乘爵,即新爵镇国都尉。再想往上升,就得看部队的斩获了。

;;;;所以,对于普通士卒以及低级军吏来说,新爵制度要更加友好。而对于中高级将校而言,却没那么友好。

;;;;因为,纵是最高级的万户侯,也没了封邑。也就是说,现在大家有食邑的,在不久将来,全都要还给朝廷。

;;;;虽然食邑制度早已名存实亡,但食邑与不食邑所带来的地位上的尊荣,却是两相庭径。而且,有食邑才能够组建自己的心腹部曲。没了食邑,自然也就无部曲可言。

;;;;佃户所组成的部曲,一直以来都是违法的。可以预见,日后大王少不了要针对佃户制度。

;;;;文爵对于文职官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多了文爵的月支,县中明庭的日子要更加好过。因为,那些小吏吃的官粮,可是从他的俸禄中扣的。

;;;;当然,地方官一般也不会缺钱,油水很足。

;;;;而民爵,明显就是针对于那些商贾、豪富之家。资国,说白了就是捐钱捐粮,得到五等爵后。剩下的公侯爵,就要看有没有机会了。

;;;;比如说,国朝大战,缺钱缺粮了,一口气捐个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帮助国朝打赢仗,那肯定能算上于国有大功。

;;;;正如某些人所想,新爵制的改革,无疑将会带给大周不少的利益。其一便是军民士气,新爵的制度不再说给予田地,但明明白白的讲明了每一等爵位的赏赐。变向的将征召兵,形成了带有募兵制的定念。

;;;;征召兵与募兵制孰优孰劣,谁也不好说。可按照历史的进程,募兵制终将代替征召兵。

;;;;最关键的是,新爵的赏赐比起旧制,要好上不少。哪怕是第一等的辅兵,一岁六百钱、六石粮。对于很多人来说,都算的上非常好的待遇了。

;;;;以工代赈宫城让百姓开始有了积蓄,只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口算、算赋,对于百姓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一户五口之家,一名七岁以下儿童,四名成年男女,每岁口算、算赋高达六百二十钱有余。还有成年男子的更赋三百钱,总共近千钱左右。

;;;;平常百姓,除去春种秋收,仗着以工代赈最多也就得两千钱左右,再去除日常花销,能够积攒的余钱,委实不多。

;;;;其二,新爵制已经确定了不再使公侯食邑,没有食邑对于百姓,对于国家长远的益处显而易见。

;;;;其三,亦是最现实的利益。卖爵这种事情,在泱泱数千年历史中,从来都没有缺席过。并非是国家制度的问题,而是体制外的人谋求利益的表现。

;;;;对于这一点,高诚从来没有过多的考虑,也无需考虑。

;;;;不可否认,民爵制度一出,必然有大量的人会购买爵位。但是,没有食邑、没有实权,还伤不了大周的根基。

;;;;而且,民爵六等及上,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那些没有任何政治资源、雄厚资訾的各类匠户。

;;;;这个时代对待匠户很不友好,偏偏这些人又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为了能够加快心中科技与工业的进程,提升匠户在社会中的地位,势在必行。

;;;;爵位,就是最有力的方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