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大国重工> 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是来投标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是来投标的(1 / 2)

1975年时候,国家政策还远没有放开,但海东人一向头脑活络,阮福根提出承包方案,居然便得到了公社领导批准,他也就走马上任,成了这家农机厂厂长。

阮福根当上厂长后,一改厂子过去只局限于为本公社修理农机业务思路,开始广泛撒网,从各个地方招揽生意。阮福根亲自拎着一个手提包,到地区、省里甚至浦江这样大城市去找业务。他对工业知识有着天然敏感,跟师傅学了几年,各方面技术都有所涉猎,不管遇到什么样业务,他都能听懂个大概,并且迅速地判断出自己厂子是否能够承接,以及承接下来之后会有多大利润。

在他努力下,农机厂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当年给公社上交了5000元利润,这是厂子建立起来之后破天荒第一回。

次年,农机厂赚到了5万元利润,除去上交部分之外,余下一小部分被阮福根发给工人当成奖金,绝大部分则归了他这个承包厂长,这也是当初承包协议所规定。

改革开放以后,海东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私人买断社队企业事情,阮福根与公社友好协商之后,以10万元一次性买断价格,买下了农机厂产权,并更名为全福机械厂。全福机械厂在名义上仍然是公社产业,但这只是为了规避国家政策,在事实上,这就是一家彻头彻尾私营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都是由阮福根一个人说了算。

有了自己企业之后,阮福根那颗不安分心便跳得更厉害了。他聘请自己师傅当了厂里副厂长,主抓生产活动,自己则当起了专职业务员,一年有200多天都不着家,天南地北地揽业务。

因为只是一家私营企业,全福机械厂很难有什么稳定业务方向,阮福根能够做,就是不管什么东西,拣到篮子里都是菜。轴承、阀门、钢结构甚至压力容器等,他都敢往自己厂子里揽。也亏了他那位师傅是个全才,凭着几十名水平参差不齐工人,加上一些简陋设备,他们居然做下了不少大活,让许多原来对他们将信将疑客户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感慨他们一家社队企臆有这样本事。

从75年至今,七年时间过去了。阮福根已经有了300多万元身家,在今天这个万元户都值得登报纸吹嘘一下年代里,他绝对算一个超级富翁了。如果只是想过上锦衣玉食日子,他早就可以收手不干,或者至少不用干得这么辛苦。但阮福根却并不满足,他财产越多,目标就变得越大。他希望自己能够做成一番大事业,至少要让诸如马伟祥、程元定这样大型国企领导也能够平等地称他一句“老阮”,不会拒绝自己与他们同桌喝酒聊天。

正是因为这样雄心作祟,在听完董岩介绍大化肥设备招标情况之后,阮福根就无法摆脱插足此事念头了。就在刚才这一会,他不止一百次地警告自己:这不是他这种农民企业家能够参与事情,还是尽早放弃这种不切实际想法吧。可是,无论他如何给自己泼冷水,心里那棵幼苗还是在如蔓条一般地疯狂滋长。

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抓住这个机会,我就能够和那些大企业平起平坐了!

阮福根激动地想到。

上级部门在进行设备招标,而能够承接这些设备企业却在与上级部门较劲。如果在这个时候,自己站出来,自告奋勇地为上级部门分担一部分压力,那么上级部门会如何看待自己呢?再如果在一年之后,自己能够交出合格产品,赢得日本人认可,那么日后自己再出去揽业务时候,这个案例不就可以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吗?

你说我是小企业,是社队企业,试问,有哪家小企臆够承接进口大化肥成套设备分包任务?哪家小企业出产品能够得到日本人发证书?

想到自己没准有机会和国家部委官员谈话,自己还能够与日本人交流,未来办公室里能够挂上几张自己与这些人合影照片,阮福根只觉得浑身燥热,恨不得马上就跑到那个什么重装办去,信誓旦旦地把业务拿下来。

“同志,你找谁啊?”

次日上午,在位于永新胡同重装办院子里,刘燕萍拦住了正怯生生左顾右盼阮福根,向他发问道。

重装办规模不大,罗翔飞拒绝了刘燕萍要招募一名看门老头建议,把重装办办成了一个外人可以随便出入开放场所。其实在当下京城外来人口很少,基本不用担心有什么小偷小摸会趁虚而入。能够到重装办来办事,都是有点来头人,设置一个门卫完全就是多余。

阮福根找到重装办门口时候,也是吃了一惊,总觉得门口没有一个把门人显得不那么正式。他壮着胆子进了院子,正想找人问问,正好遇上刘燕萍从办公室出来,向他发出了怀疑盘问。

“领导,我是来投标。”阮福根本能地露出谦恭笑容,手下意识地往兜里伸,打算掏烟,又想到眼前这位领导是女性,估计不会抽烟,这才没把烟盒拿出来。

“投票?”刘燕萍直接就听岔了,“投什么票,你不会是要去区工会吧?”

“不是不是,我是听人说,你们这个重装办正在招标,我是来招标。”阮福根拼命地想把普通话说得更准确一些,无奈舌头就是转不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