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大国重工> 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1 / 2)

技术工人培养,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在工厂里通过师傅带徒弟方法来培养,二是建立专门技术学校来进行培养。

师傅带徒弟方法,在手工作坊年代里是可行,但也免不了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情况。师傅从自己师盖里学到东西,恐怕就只有七八成,再教给自己徒弟,又得打个折扣。几代传下去,最后水平就越来越低了。到了大工谊代,一个工人所需要掌握知识并不仅限于一个专业,这时候仅仅依靠师傅来传授技艺,就更不可行了,必须由专门技工学校来完成这些培训工作。

早在50年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许多技工学校,这其中有省市政府劳动部门成立,也有各主管厅局成立,还有厂办技校等等。运动年代里,有些技校被改成了工厂,技工培训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运动结束后,各地陆续恢复了一些技校,但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技校办学情况并不理想,这种状态甚至一直延续到了90年代。

吴仕灿提出到世纪末要培养出5000万合格技术工人,以当年眼光来看,是一个宏大得离谱目标。要知道,1981年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也只有8000万,这其中还包括了企业里机关干部后勤人员未技术工种工人等等。有一些村办社办小企业,也用不上水平太高技术工人,有几下三脚猫功夫,能够开得动机床,会车几根轴,就可以算是技工了。5000万合格技工,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冯啸辰却知道,按照中国工业发展趋势,培养5000万合格技工是非常必要。到2000年时候,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已经翻了一番,达到1亿6000万人,中国也成为了世界工厂,许多企业都苦恼于找不到优秀技工。一支高素质技工队伍形成,不是三五年事情,而是需要提前20年布局,吴仕灿仅仅是听了冯啸辰所做预测,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其洞察力确是非凡。

吴处长,技工培训事情确是非常重要,但这事难道不是应当由劳动总局来考虑吗?咱们重装办去做这个规划,是不是越权了?冯啸辰提醒道。

吴仕灿道:我知道,技工学校是归劳动部门负责,但我看过他们一些工作思路,他们对于整个工业发展趋势缺乏正确认识。不说国家劳动总局如何,许多地方上劳动局没有把技校当成培养技术工人队伍平台,而是把它当成解决就业问题手段。很多人上技校目就是为了能够分配工作,而在分配工作时候,他们又不愿意从事自己所学专业,更愿意去坐办公室,或者干一些比较轻松工种。这样下去,咱们未来就会出现高级技术工人短缺被动局面了。

吴处长说得对。冯啸辰点头道,其实这种情况现在就已经出现了。我这次在秦重考察时候,就有这样感觉。这几年老工人退休数量非常大,新工人大量进厂,导致企业技术水平大幅度下降。我听浦江一位朋友说,浦江市劳动部门做过一个统计,认为全市缺少熟练技术工人70万以上,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浦江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也看到过类似数据。吴仕灿道,只不过我原来还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有这么迫切,觉得通过现有体系进行培养,过上几年,这种青黄不接情况就能够有所改善了。今天听到你在会上说起未来20年中国工业发展预测,我突然感觉到情况非常严重。如果照目前培养方式,咱们恐怕是很难培养出一支足够规模技工队伍。

冯啸辰问道:那么,吴处长打算怎么做呢?

吴仕灿道:我目前想到了两点:第一,我们需要做一个调研,向经委报告当前技工培养中存在问题,请经委与国家劳动总局从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第二,我们应当建立一所技工师范学校,专门为咱们所联络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输出技工师范人才。咱们这些重点装备企业,很多都有自己厂办技校,但技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咱们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优秀技工教师,对于提高他们技工培训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咱们自己办技工师范学校?冯啸辰被吴仕灿脑洞给惊住了。说实在,他还真想过这方面事情,但每次想到之后,都会迅速地否定掉,因为重装办总共也就是这么20多个人编制,哪有可能自己办一所学校。可这个主意从吴仕灿嘴里说出来,意义就不同了,吴仕灿不是信口开河人,他敢提出这样设想,肯定是意味着这事是有希望。

这并不困难啊。吴仕灿看出了冯啸辰心思,微笑着说道,咱们重装办自己没有编制,但可以借别人编制来办这件事,我们只需要出一个名义就行。

我不明白。冯啸辰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