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大国重工>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团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团队(1 / 2)

老板有吩咐,佩曼哪敢怠慢,他赶紧把这件事记了下来。至于说辰宇这两个汉字怎么写,届时自然会有人帮忙,佩曼要做就是演好一个牵线木偶角色,人家怎么摆弄,他就怎么做好了。

接着,冯啸辰又开始安排有关公司运作规则。照他设想,杨海帆担任公司中方总经理,佩曼则担任外方总经理,名义上是佩曼比杨海帆权力大,实际上佩曼只是技术培训顾问,兼德国销售处经理,对企业运营没有任何决策权。

佩曼未来将在桐川呆两个月左右,如果必要,还可以再延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任务就是向中方人员介绍菲洛公司技术要领,培训中方技术员和工人掌握从菲洛公司运来设备使用方法。这批设备目前已经抵达浦江港,很快就会发运到桐川来。设备中有十几台数控机床,这在中国机械企业中还是极其罕见。冯啸辰甚至担心没有一名工人能够使用这些机床,不得已时候,恐怕还得再请几名德国技师来做培训了。

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方面有深厚技术积累,最重要技术资料是由冯舒怡亲手交给冯啸辰,这一次他也已经带到桐川来了。还有更多实验资料会随着设备一同运来,成为辰宇公司技术档案。要消化这些资料,也需要有专业人员,佩曼要负责向辰宇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资料情况,解答疑难问题。总之,就是要把他所掌握菲洛公司技术最大限度地榨出来,成为辰宇公司技术。

对于这个安排,佩曼没什么异议。公司已经卖给冯啸辰了,所有技术都是属于他,佩曼只是一个普通雇员,老板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老板能够兑现给他出差补助,他就算在中国多住几天又有何妨?

当然,冯啸辰也不会太不把佩曼当一回事,他交代杨海帆,尽量安排好佩曼生活,住宿和饮食方面,都可以照着接待外宾标准来处理,不必太苛刻了。桐川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生活条件与德国是无法相比,中国人自己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条件了,佩曼毕竟是个外国人,没必要让他太难受了。

这些事情,目前在整个辰宇公司只限于他们三个人可以知道,所以他们必须要闭门磋商。谈完这些,杨海帆便领着冯啸辰佩曼二人来到了车间,与工人们见面。

桐川农机厂有两个车间,一个是金工车间,另一个是钳工车间。金工车间是做各种机床加工,钳工车间则是一个大杂烩,除了装配之外,还有电焊热处理等工序。农机厂原来业务只是做一些农机具修理,偶尔承接一些特殊机具单件生产,也谈不上有什么工艺流程,基本上就是想办法把东西做出来就行了。

自从要与德国人合资消息传来之后,县委根据杨海帆建议,把原来厂长调走,任命杨海帆到农机厂当了厂长。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杨海帆在厂里搞生产整顿,挑出了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吊儿郎当职工,通过县委力量,找了个名目都调到外单位去了,留下都是手脚比较勤快头脑比较灵活。

对于杨海帆整顿工作,范永康和熊小青给予了积极配合,基本上是杨海帆提出什么要求,他们就满足什么要求。调走一个老厂长,以及安置十几个不称职职工,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啥难事。杨海帆理由也是非常充分,人家好不容易弄来一个外国投资商,如果让外宾看到厂里职工素质这么差,临时变卦,不在这里投资了,桐川不就傻眼了吗?

清理走了冗员之后,接下来就是补充新人。这件事是冯啸辰交代,杨海帆有些犹豫,生怕动手太早,未来有什么变故,但冯啸辰再三催促,杨海帆也就只能照办了。

补充进来名义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龄却已经达到了60岁,其中只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冯凌宇。也得亏有他这么一个人,才把平均年龄给拉低了两三岁。这批新人正是杨海帆向冯啸辰说起过浦江退休工人,杨海帆回了一趟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冯啸辰开出优厚条件,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术精湛老工人,并把他们带回桐川。

这些退休工人当然是没有编制,因为合资企业还没有建起来,所以他们甚至连个正式名份都没有。杨海帆把他们安置在厂里住下,用冯啸辰提供经费给他们发着工资,让他们先熟悉环境,同时向农机厂原来工人传授一些技术。

桐川农机厂原来也就是50多人,裁掉十几人之后,剩下还不到40个人,浦江来老师傅们平均每人也就是指导一两个工人而已。原来这些工人技术水平之差,简直是令人齿冷。老师傅们来了之后,对这些人稍加点拨,众人技术水平便都有了突飞猛进上升。被杨海帆留下来这些工人,多少都是有些上进心,他们见这些浦江来老师傅又有本事,又愿意传授他们技艺,一个个都心存感念五体投地。一个多月来,新老工人感情日益融洽,厂里氛围也变得格外和谐。

冯啸辰和佩曼现在看到,就是这样一个团队。60多名工人干部聚在金工车间,排成几排,等着杨海帆给他们讲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