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早起看人間> 好老時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好老時光(2 / 2)

「還有一次,老三爬梯子上了屋頂,不敢下來,在屋頂上大叫,是媽去叫老朱把她救下來的,記不記得?……逐漸長大的孩子,已經感到有了值得回憶的「好老時光」了。

我在旁邊聽著,為他們那些小小的回憶感動著。慶幸當初在艱困拮据的景況下,為了房子便宜,而選了那麼一個地段定居,才使孩子們享有樸質的生活,溫暖的人情,天然的稻田景色。

那些寧靜舒展的日子,織入了他們幼年的生命,無形中鑄造成他們的人格及人生觀的一部分。那段溫馨寬朗的日子,使他們相信,人是可以依賴的,人間是充滿著友情的,世界是不擁擠的。即使有困難,也必有人相助;即使有不幸,也不必悲觀的。

那時候,鄰居都沒有什麼錢,小小的房屋,每家只有二十坪地,槿籬木屋,談不到院子,孩子們都在巷子裡玩。各家都是門雖設而常「開」,孩子們隨便跑出跑進。那條一頭通大路,一頭通稻田的巷子就變成孩子們的公園。對面只有兩幢美國人的住宅。旁邊也是菜田和草地。所以,孩子們可以有機會看見青草,接近野地,和蜻蜓蚱蜢為伴,做做天然的動物。

由於孩子們對童年生活的戀念,使我自己也開始了悟,為什麼我總不忘老家園中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塊磚石,每一幅字畫。總覺老家後門外的那條寬朗的河水織在我生命裡,那些草木也織在我生命裡。使我了悟,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很多是受到幼年那個環境的影響與啟示。那有著將近百年歷史的古老的住宅裡,印著我童年時候的小小的足跡。我是家中第五代的第一個孩子,長輩們的疼愛雖然給我溫暖,沒有玩伴的歲月又難免使我孤獨。那是為什麼我習慣了和後園的樹木花草及螞蟻們消磨長晝;為什麼我獨自數遍了那雕刻在古老牆壁上的各式各樣的圖案花紋;為什麼我那樣熟悉河水的浩闊,漁舟的閒適,與河岸兩旁蘆葦的蕭疏。

或許是這樣的人生的開端,使我覺得對大自然有一份極為貼近的親情,但也一直使我過於喜歡獨處,安於獨處,覺得只有獨處時,才最寧適。

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影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生活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人品,都是融入成長過程中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情感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

環境給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之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一個人,如不細想,很難發現自己某些獨特的生活態度是從何而來的。而事實上,每一個細微的想法與作風,都直接間接和過去的生活環境有關。

一個在都市中長大的青年,除非他幼年常隨父母去郊外遊玩,或鄉間有老家可住;否則,每逢休假,他最愛去的地方,不是海濱與山林,而是西門町的冷飲店與電影院。而且當他越是長大,就越會懷念幼年時所看過的○○七、大鏢客或龍門客棧。當他遠離故土之後,最懷念的也可能還是在影院門前排長龍買票,看「虎豹小霸王」的景象。他們懷念的歌也可能是「you only live twice」或「rain 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許多從北方來的朋友說,他們懷念幼年吃過的紅果酪和糖葫蘆,認為那是無與倫比的美味。也懷念那莽莽的原野,撲面的黃沙,以至在黃土大道上顛簸的木輪馬車。這些在客觀上都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好、舒適或快樂;它們之令人懷念,僅僅是因為那是他們童年的一部分,織在他們生命裡,形成了一種極為親切的戀念。

我慶幸在艱苦的生活中,仍能使孩子們有一些溫馨快樂的回憶。而這些回憶織造成他們對人與人間情誼的信心,給了他們享有友情的機會。我也因此而愈加肯定,當初為他們選擇學校,填寫志願時,會把學校環境的因素列為重要的考慮,是正確的抉擇。事實也證明,形成一個孩子的人格與觀念的,決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或老師的言論,而是環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方寸的風沙,每一個同伴,每一點滴的生活瑣事,和每一項課內與課外的活動。這些,不但是他們日後回憶的資料,更是織就他們生命的色彩與素材。

自然平易的環境形成寬朗的人格;偏狹競爭的環境形成斤斤計較的人格。其重要性,決不是幾冊書本;幾行筆記,一些分數,一個名次或榜上的虛榮所可比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