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异时空之抗日>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力推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力推荐(1 / 2)

绥南的随营军校开张后,没多久刘云就从军队和地方上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选拔出了十几个思想合格、品质优良、积极进步的青年进入军校,准备把他们培养成高级军事干部,以解决部队中所急需的政工人员、团部和司令部的机要员和参谋人员。

这些有文化的见习干部在军校中,被那些依靠战功进入军校的干部称呼为“文化干部”,而那些依靠战功进入军校的老大粗、战斗骨干,则被“文化干部”被称呼为“拼命干部”。

和那些一起上课、直接从部队中挑选出来的“拼命干部”不同(多半没什么文化),这些“文化见习干部”除了接受普通军事教育以外,刘云还给他们讲解了二战中的新式战术。

“抗大”军校。

刘云手里拿着一根教鞭,在黑板上拍了一下,讲解道:“飞机依靠浮力才能升起来……”

“请问司令员。”一个年轻的学员站起来(“拼命干部”),摸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空气中的浮力在什么地方?”

“哦!”刘云笑了笑,解释道:“空气中的气体无处不在,只是你没有办法感觉到他而已!飞机能够在空中飞,和船能够在水里游是一样的!”说完,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简略图,将阻力、动力、摩擦力等一一用简单的图表示出来。

文化方面的差异在这里完全体现出来,那些知识学子对于空气动力学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而这些没读过多少书的老大粗们则是满脸疑惑!

为了不让“老大粗”们把飞机当成“神鸟”,刘云只好从头给他们讲解飞机能够飞的原理,虽然这样很麻烦,但是这帮年轻的部队干部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愿意听的。

“现代战争中,武器并不仅仅是你们手中的步枪……”刘云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拼命干部”就忍不住插嘴道:“有大炮、战车、飞机的立体作战!”

这个时候,德国的“闪电战”摧枯拉朽地向苏联纵深发展,对于德国纳粹运用的战术,就成了军校内干部战士们感兴趣的东西。当初刘云给这帮学员们讲解“闪电战”的时候,因为刘云和所有人一样,并没有见到过“闪电战”,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刘云是在“瞎掰”,但是随后在刘云严密的“推断”下,又不得不为之折服。

坐在角落内旁听的教导营营长杨先问拿着钢笔做着记录,其字迹难看而潦草,有时候跟不上刘云的节奏、或者遇到不会写的生字,就在笔记本上用“o(圆圈)”代替。

对于“联合作战、立体攻击”,杨先问还是知道的。

战车可用来突破、包围、迂回和袭击敌军的侧翼和后方,从而打破战场上的胶着局面。大量战车的集群突击能取得重大战果,同时又能对敌国军民施加强烈的心理威慑。

不过对于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杨先问并不赞同别人的“苏联速败”论!首先苏联存在着纵深的问题,其次,“立体战”也要看地形,城市和山地显然不适合战车集团冲锋。

联系到中国战场,在国内战场的鬼子兵并没有条件向欧洲那样进行“立体作战”,因为小日本的后勤和钢铁完全达不到德国法西斯的那种水准!

“并不是直接杀人的武器!”刘云对那个破坏次序的学员笑了笑,指了指天上,正色说道:“而是气象战!”

越南战争中,美国在胡志明小道进行人工降雨后,北越方的运输物资总量由九千多吨锐减至九百多吨。所以在朝鲜战争中,一旦实行“人工降雨”,将对补给要求极高的美军影响极大!若大雨将道路冲坏,对美的机械化部队就是一场灾难!

气象站?不但“拼命干部”们愣住了,而且连同“文化干部”们也愣住了。

刘云看着一干聚精会神的学员们,笑着说道:“华北方面军有一支气象部队,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部队的作战!”

一干学员们纷纷恍然大悟,原来是“气象站”而不是“气象战”,司令员怪会唬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