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 第十八章 豫桂湘会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豫桂湘会战(1 / 1)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一年,盟军已开始进行反攻。

欧洲战场方面,苏联已收复大部被德军占领的国土;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垮台,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太平洋战场方面,美军已在布干维尔、新下列颠等岛登陆,基本上掌握了制空、制海仅,正向东南亚进行反攻。

中国战场方面,中国空军和在华美国空军都有所加强,大陆制空权己转移到中国方面;以桂林、柳州、衡阳、遂川等基地,不断对东海及长江的日军舰船进行攻击。特别是11月25日,中美空军空袭台湾新竹机场,对日本威胁极大。

日本大本营认为,美军正在太平洋节节进攻,“万一海上正面发生问题,对在南方的50万军队不能坐视不救”,“无论如何也必须考虑确保中国大陆和南方的联系”。因而,决定在1944年发动一次贯通中国南北、联接南佯交通线的大规模进攻。并为此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协商。畑俊六在其1944年12月3日的日记中记载:“船只遭受损失越来越严重,如不采取对策,将对作战带来障碍。为此,中央提出打通粤汉路,与法属印度支那联系起来,以确保与南方的交通的意见,要求派遣军对打通粤汉的作战进行研究,但这需要从满洲和国内抽调所需的兵力。”当时,大本营组织这次会战的目的是:“打通粤汉、湘桂以及京汉铁路南部,实现与南方地区的铁路联络,同时摧毁铁路沿线重要地点上的敌航空基地,以阻止在华美军空袭我本土。消灭上述敌航空基地,也包括华东南的基地,以制止敌人对我航行于中国东海上船只的破坏活动,”

1944年初,中美空军活动加强,仅1月上旬即空袭日军12次。1月14日空袭台湾的高雄、盐水等地。特别是1月4日,美陆军航空部长亨利·阿诺德发表消息,说今后15个月内将生产飞机14500架,年内即可将“b29”超级重轰炸机用于第一线,轰炸日本本土重要工业区及军事设施,以削弱日陆海空军的抵抗力。当时,能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主要靠中国基地。这引起日本统治集团的震惊。按照陆军大臣东条英机的意见,将会战目的改为“以摧毁中国西南要地各飞机场,以保障本土及中国东海的安全力第一目的,打通大陆交通线,以便在海上与南方交通切断后,仍可经大陆运输南方的物资,以加强战斗力为第二目的”。同时决定取消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精锐师团赴太平洋战场以及集结另外5个师团的命令,并从关东军抽调大量部队投入这次会战。

1月24日,经日本天皇批准。25日,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921号”作战命令“大陆指第1810号”指示,同时颁发作战纲要。

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及纲要,于3月10日制订出作战计划。

其作战目的是:“击败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沿线要冲,以摧毁敌空军之主要基地,制止敌军空袭帝国本土及破坏海上交通等企图,同时摧毁重庆政权继续抗战之意图。”

其作战方针是:“派遣军于1944年春夏季节,先由华北,继由武汉及华南,分别发动进攻……1945年1月、2月份,攻占南宁附近,将桂林至谅山通道打通并确保之。”

其作战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一、京汉作战,4月下旬,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势,击破第一战区部队,占领并确保京汉铁路南部各要冲;第11军及第13军各一部,策应支援华北方面军的作战;作战期限预定一个半月。二、湘桂作战,6月初和7月底,第11军和第23军先后分别发动攻势,占领并确保粤汉铁路北部沿线要地和湘桂铁路沿线及西江沿岸要地,进而占领并确保粤汉铁路南部要地,预定主要作战期限为5个月;根据情况尽快对遂川及南雄附近飞机场群发动摧毁作战;1945年1、2月前后,第23军攻占南宁,打通并确保桂林至谅山通道,南方军将由谅山方面予以策应。

日华北方面军于3月31日遵照其大本营所下达的战斗序列,重组第12军,以担负打通平汉路南段的作战任务,其编成为:军司令官为内山英太郎,所属部队有第37师团(长野佑一郎)、第62师团(本乡义夫)、第110师团(林芳太郎),第27师团(竹下义睛)、战车第3师团(山路秀南)、独立混成第7旅团(多贺哲四郎)、独立步兵第9旅团(长岭喜一)、骑兵第4旅团(藤田茂)。军直辖部队有野战重炮兵1个联队,野炮、山炮、高射炮各1个大队,工兵2个联队又2个大队,独立步兵3个大队。另有第2飞行团协同作战。这时,日军各师团的编制已改为3联队制,每师团定额14205人、军马2908匹、汽车113台,总计兵力14.8万人,军马33000匹、火炮269门,战车219辆、汽车6100辆,支援飞机168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国民政府战略方针的基本精神是:“力求以连续局部攻势,牵制日军于中国大陆,并以精锐部队人缅,协力盟军作战,以求盟邦之共同胜利。”但事实上,虽然也曾发动过局部攻势,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保存实力,等待盟军基本上击败日本后,再实施所谓反攻,获取“共同胜利”。由于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在国内作战的政府军队,特别是中央谪系部队,不少单位的战斗力严重下降。1943年盟军开始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连续失利。军事委员会对日本为加强战略防御而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完全没有估计到。在日本大本营和侵华日军调兵遣将,积极进行“1号作战”的准备时,蒋介石正以第8054号手令命军委会拟制“对于黄河南北两岩,及长江南岸之总反攻计划”。

1943年11月4日和1944年3月7日的《国民总反攻作战寻计划大纲》甲、乙两案规定:“依全般态势之变化,倭寇有总崩溃之征兆时”,“各战区应不夫好机,同时反攻”。丝毫没有防御日军大规模进攻之准备。平汉路南段,属第一战区,战区司令长官为蒋鼎文,副长官为汤恩伯,所属部队有:第15集团军(何柱国),辖骑兵第2军(廖运泽,骑3师、暂14师)、骑8师、暂1、暂2、暂3旅;第19集团军(陈大庆),辖暂9军(霍守义,第111、第112师、暂30师);第28集团军(李仙州),辖第85军(吴绍周,预11师、第110、第23师)、第89军(顾锡元,第20师、新1师)、暂15军(刘昌发,暂2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