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 第十六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 / 1)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英、荷等国及中国政府相继对日宣战,经中国政府建议,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东亚联合军事会议。26日,英国驻印军总司令韦维尔与中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阶定》,中英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中国立即派出以侯腾力团长的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团去腊戍,与缅甸英军总司令哈顿协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问题。早在当年2月间,中国就曾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赴缅甸等地视察,与英国协商共同保卫缅甸问题,但英国害怕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对其殖民统治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只要求中国在中老、中缅边境布防,而不同意中国军队人缅。这次虽因形势发展签订了同盟协定,仍不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对轴心国共同行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各签字国保证以全部军事、经济力量对德、意、日作战到底,决不单独媾和或签订停战协定,正式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同时,中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被推任为盟军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联军总司令,美国的史迫威中将被任命为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并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英国的韦维尔上将则被任命为盟军印缅战场总司令。

1942年1月4日,日军突破泰缅边境,进入缅甸,19日占领土瓦,韦维尔于24日飞抵仰光,视察缅甸的形势,认为情况并不严重,而且英军第17师已经由印度增援至缅甸,因而仍不愿中国军队进入缅甸。

1942年1月5日,美国驻华军事使团向其陆军部汇报说:“作为空军基地和我们进入中国的唯一道路,缅甸是非常心要的。无论我们决定是继续防守还是全部或部分从缅甸一—马来亚——非律宾群岛一线撤退,在我们多方准备完了。发起攻势时,缅甸同样不可缺少……现在和将来,缅甸都是支援军事行的空军基地。”因而,美国陆军参谋部询问中国政府:“假如仰光被日军占领,英、中军队是否能守住缅甸?”蒋介石于1月28日回电说:“只要英国表才出对我们的信任和合作,守住缅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中国能够单独地为英国负起守住缅北的责任,可是,直到现在英国也不希望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协同防御。英国方面采取的这种顽固态度令人遗憾,不可理解。”美国陆军参谋部与海军参谋部协商后,向英军参谋部提出:“使用一切可能手段阻止日军前进的时机已经到来,不必考虑可能出现的政治上的不利或晚些时候行政管理上的困难。我们认为,在缅甸地区,蒋介石能够集结的力量,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应指示韦维尔邀请蒋委员长以他所能集结的最大限度的兵力,参加那个地区的防御。使中国军队参加的直接好处,是可以立即加强该地区的防务……如果中国军队能投人进攻的生力军,则新加坡的形势必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此时,日军已击溃英军第16旅,占领高加力地区并迫近毛淡棉,形势危急。英军被迫于2月间向中国政府求援,邀请中国军队人缅。

中国军事委员会于太平洋爆发的第二天即1941年12月9日,令第5、第6、第66军由广西、四川向云南开进,编组为中国远征军,向大理、保山、芒市一带集中,准备入缅。但韦维尔以交通补给困难为借口,不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所以,仅有第6军第93师1个团在缅境内景东地区。另外,中国空军的美国志愿大队第3中队驻仰光,协助英军作战。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在第5军军长杜聿明指挥下,陆续进入缅甸。3月11日,史迪威以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身分人缅指挥远征军作战。由于杜聿明等仍秉承蒋介石的意图行动,对史迪威的命令时有抗命表示,因而史迪威在4月1日向蒋介石要求免除他的职务。但他又说,“我不能用美国空军去支援我不信任的指挥官的军队。”蒋介石遂于4月2日告知史迫威:“决派罗卓英秉承将军命令指挥在缅甸作战之第5、第6两军及其他部队,”经史迫威同意后,军委会任命罗卓英为远怔军第1路军司令长官。

蒋介石于4月7日军事会议上向远怔军将领指示:“史迪威为予之参谋长,故以下5点,各员必须注意遵守:1.史迪威负指挥国军在缅作战之责。2.罗长官卓英应受史迪威将军之指挥,第5军、第6军两军长以及其他在缅中国军官,则皆应受罗长官之指挥。3.予授全权与史迪威将军作一切最后决定。4.史迪威将军有赏罚之全仅。5;对英一切问题由史迪威将军接洽。”当然,实际上蒋介石从未真正放弃过指挥权,不论是英军总司亚历山大(3月5日接替哈顿)。还是史迪威的命令,没有蒋介石的批准,部队概不执行。

入缅的中国远征军所属部队为:第5军(杜聿明),辖第96师(余韶)、第200师(戴安澜)、新编第22师(廖耀湘)、装甲兵团、炮兵团、工兵团、汽车兵团;第6军(甘丽初),辖第49师(彭壁生)、第93师(吕国钰)、暂编第55师(陈勉吾);第66军(张轸),辖新编第28师(刘伯龙)、新编第29师(马维骥),新编第38师(孙立人);直辖第36师(李志鹏)。

远征军入缅后,第5军向同古,第6军向泰缅边区,第66军向腊戍,曼得勒开进。因英军未准备必需的运输工具,距离又甚远,大部为徒步行军,所以,各部队虽日夜奔驰,迄3月中旬,仍未能全部到达指定的位置。而仰光已于3月中旬被日军攻占,英军退至卑谬附近。当时,缅甸不同中国战区,远征军入缅后,即归印缅战区的英军总司令指挥。英军此时已失去确保缅甸之意志与信心,企图利用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以争取时间加强印度之防务,并掩护其驻缅英军撤向印度。缅甸英军总司令亚历山人对中英在缅部队的部署是:英第2军团位于卑谬及其以北伊洛瓦江两岩地区,担任右翼正面之防御;中军远征军第5军位于东吁(亦称同古、东瓜)及其以北铁路两侧地区,担任中路正面之防御;第6军一部位于茂奇一带,主力位于棠吉、景东地区,掩护第5军左侧背及防止泰军从东面的进攻;第66军位于曼德勒、腊戍间地区,为远征军之机动部队。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为了切断中国的主要国际通道——滇越路,曾采取了许多政治,外交措施,均未成功;其海军航空部队以河内机场为基地,多次深入至云南上空及轰炸萨尔温江的惠通桥、循公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