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火攻的五种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火攻的五种变化(1 / 2)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华杉详解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梅尧臣注:“因火为变,以兵应之。”

凡用火攻,要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使用,以兵势配合火势变化使用。

“五火”,就是前面说的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火攻方式。

兵势和火势怎么配合呢?下面讲了五条,所以把“五火之变”解成这五种变化也说得通:

1.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在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面派兵策应。

杜牧注:“凡火,乃使敌人惊乱,因而击之,非谓空以火败敌人也。闻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阑众定而攻之,当无益,故曰早也。”

放火,不是一定指望光靠那火烧死敌军,而是要引起他的惊慌混乱,然后乘乱攻之。所以火一起,一听到乱军之声,马上从外面攻进去。如果等火被人扑灭了,敌军也安定了,再发动进攻,就失去放火的意义了。所以要“早”应于外。

2.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如果敌营起火后,敌军非常镇静,没有喧哗,没有慌乱,那就表明敌将治军严谨,敌军训练有素,而且早有准备。这时候就不要进攻,等待一下,加强火势。能有机会就攻,没有机会就算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打不可,不要觉得自己“白来一趟”。白来一趟,比大败而归强,如果大败而不能归,就更惨了。可以打就打,不可以打就不打,一定要知止。不甘心“白准备了”,不知止,非要干一场,正是败将的性格。

3.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如果从外面放火,则不需要内应,只需要适时放火就行。

李筌注:“魏武破袁绍于官渡,用许攸计,烧辎重万余,则其义也。”官渡之战,曹操烧袁绍辎重,就是从外面放火。

杜牧注:“上文云五火之变须发于内,若敌居荒泽草秽,或营栅可焚之地,即须及时发火,不必更待内发作然后应之,恐敌人自烧野草,我起火无益。”

如果敌人在草丛中,或军营栅栏有可烧之机,就不必等待内应,要及时纵火。否则,他自己把营地周围的草丛先烧掉了,我们的火就烧不过去了。

汉朝李陵征讨匈奴,匈奴于上风纵火。李陵就赶紧自己放火先把周围的草烧掉,这样敌人放的火就烧不过来了。这也是碰到草原火灾的自救方法。

东汉末年,皇甫嵩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皇甫嵩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多兵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田单火牛阵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惊乱败走。

4.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在上风放火,不可从下风进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