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九死一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九死一生(1 / 2)

要学的是怎么不进入死地。进入死地之后,不能追求生,而是追求必死,但死得够本,多捞几个垫背的,这样或许有生的可能。

所有的冒险都不是用来学习的,只是逼到那份上之后,看你的命硬不硬。

原文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死地则战。)

华杉详解

9. 死地

死地和围地的区别是,围地等得,死地等不得。死地怎么办?死地则战,必须马上作战,因为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等的。但是将领以为不能等,以为“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最后成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结局。

其实死地不是疾战就一定能存。如果快快作战就能生存,那就不叫死地,叫“快活地”了。死地,就是基本都会死,生的希望已经没有了,所以不求得生,但求死得够本,捞几个垫背的一起死!这就是亡命徒,战斗力就可怕了。

各家怎么讲死地呢?

曹操注:“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

李筌注:“阻山,背水,食尽,利速不利缓也。”

李靖说得比较全:“或有进军行师,不因向导,陷于危败,为敌所制。左谷右山,束马悬车之径;前穷后绝,雁行鱼贯之岩;兵陈未整,而强敌忽临,进无所凭,退无所固,求战不得,自守莫安。驻则日月稽留,动则首尾受敌。野无水草,军乏资粮,马困人疲,智穷力极。一人守隘,万夫莫向,若彼要害,敌先据之,如此之利,我已失守,纵有骁兵利器,亦何以施其用乎?若此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当须上下同心,并气一力,抽肠溅血,一死于前,因败为功,转祸为福。”

李靖讲了七种死地的情况:

一、“进军行师,不因向导,陷于危败,为敌所制”

进军行师,没找向导,自己盲目前进,迷了路,陷入危险的败局,为敌人所制。

所以我们学习死地,重点不是学习到了死地怎么作战,而是学习怎么不被逼入死地,陷于绝境。李靖的第一条,就是地图一定要研究清楚,行军一定要有向导,才不会陷入死地。历代名将,都是把地图看得滚瓜烂熟,没事就看地图。刘邦入关破秦,美女金帛无所取,萧何先去国家档案馆把天下地图全收了。林彪、粟裕打仗不打仗,都是成天对着地图发呆,胸中百万雄兵在那地图上来回演习。

二、“左谷右山,束马悬车之径”

左有深谷,右有高山,马得牵着,车轮子都有一半悬空的线路。敌人来了都不用打,挤一下我们就全掉下去了。

三、“前穷后绝,雁行鱼贯之岩”

前后都没路,只能雁行鱼贯一个跟一个通过的悬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