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盐碱沼泽地和平原地带的用兵之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盐碱沼泽地和平原地带的用兵之法(1 / 2)

原文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华杉详解

“斥”,盐碱地;“泽”,沼泽地。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部队通过盐碱地、沼泽地,要快速通过,不可久留。

陈皞注解说:“斥,碱卤之地,水草恶,渐洳不可处军。《新训》曰‘地处斥泽,不生五谷’是也。”

王皙注解说:“斥,卤也,地广且下,而无所依。”

张预注解说:“以其地气湿润,水草薄恶,故宜急过。”

这些注释,讲了斥泽——盐碱沼泽——的四大威胁:

一、不生五谷,没有食物,得不到补给。

二、水草薄恶,难以宿营。

三、地势宽广而低下,防守无所依靠,难以构筑工事。

四、地气湿润,容易生病疫。

所以,“惟亟去无留”,赶紧走,不要留。这里我们也看到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苦处。

若交军于斥泽,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万一和敌人在斥泽之地遭遇,一定要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

近水草,是必须要有水源。如果盐碱地,没有水喝,军队就支持不了。

背靠树木,一是背靠险阻,不至于四面对敌。二是沼泽地你不知深浅,说不定哪个地方一个泥塘,一脚踩进去就出不来,我们在电影里都看过,红军过草地,走着走着一个战士突然就陷进水中没了顶。沙漠也有这种情况,某些地方沙是松的,一个深坑,你一旦踩进去,自己爬不出来,一点点陷进去被沙埋了。去拉你的人也危险,说不定给一起陷下去。而长有树木的地方,地面就比较坚实,没有这种危险。

李筌的注释讲到了这一点:“急过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如果不能快速通过,比如这沼泽地太大,一天走不完,宿营、备战,一定要寻找有水有树的地方。

此处斥泽之军也。

这就是在盐碱沼泽地区用兵的办法。

平陆处易。

杜牧注解说:“言于平陆,必择其中坦易平稳之处以处军,使我军车骑得以驰突。”

曹操注解说:“车骑之利也。”

张预注解说:“平原旷野,车骑之地,必择其坦易无坎陷之处以居军,所以利于驰突也。”

军队在平原驻扎,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没有沟沟坎坎,便于车骑奔驰往来。

所以古代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不仅有长城,还在平原地带大量种树,就是因为北方匈奴是骑兵为主,我们是步兵。要用树林来减缓他们的速度,否则“突突突”地就长驱直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