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性格即命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性格即命运(1 / 2)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华杉详解

必死,可杀也。

曹操注解说:“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

遇到那有勇无谋,拼死要斗的,不跟他正面争锋,引他来,设伏兵吃掉他。

《司马法》说:“上死不胜。”就是说如果将领没有谋略,只是知道身先士卒去冒死作战,那就没法取胜。

黄石公,就是传说中送《太公兵法》给张良的那位神仙,说:“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顾其死。”勇者好行其志,勇敢的人,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意因为危险而放弃自己的计划。如果他正好又愚蠢,他就不顾其死,看不到死亡的危险。

吴起说:“凡人之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吴起说,一般人论将,都把勇敢放在第一。其实,勇敢的品质,对于将领来说,不过占几分之一。因为勇敢的人,必然轻于合战。没有把怎么做对自己有利想清楚,就挥师合战,那是不能做将领的。

孙子讲将道,排序是智信仁勇严。克劳塞维茨讲将道,专门强调勇敢是第一。吴起则干脆说勇敢只占将领必备品质的几分之一。

必生,可虏也。

曹操注解说:“见利畏怯不进也。”

《司马法》说“上死不胜”,也说“上生多疑”。贪生怕死,就疑神疑鬼,放大危险,害怕损失。没有斗志,那也是兵家大患。

东晋时,桓玄篡晋称帝。晋将刘裕起兵讨伐,溯江而上进击桓玄,战于峥嵘洲。那时候刘裕只有几千兵,而桓玄兵马颇盛。但是桓玄怕失败,怕死。在他的战船旁总系着轻舟,随时准备跑。他的士兵看在眼里,也就都没有斗志。结果刘裕乘风纵火,尽锐争先,桓玄大败。

孟氏注解说:“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亲战,士卒不精,上下犹豫,可急击而取之。”

这几句很深刻,如果你怯弱,志必生返,心里想着一定要活着回来。那你不能去打仗,因为打仗没有一定要活着回来这一说,一定要活着,只能逃跑或投降。

“意不亲战”,不准备亲自上阵作战,让手下在前线冲杀,那也不行。因为要打仗,是你的事,大家是跟你办事,帮你办事。不能你不去办,都让别人办,那就不用你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