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认输的智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认输的智慧(1 / 2)

原文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华杉详解

敌则能战之。

如果我方和敌军兵力相当,势均力敌,那要有能力打一仗。

曹操注解说:“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怎么打?还是分战法,“奇正”,正兵挑战,奇兵设伏。这里曹操没说几正几奇,不过从历史战例来看,这种诱敌伏击的战术,去挑战的正兵是小股部队,设伏的奇兵才是大部队。

少则能逃之。

如果兵力比敌人少,就深沟高垒,不要出战。或逃匿兵形,让敌人不知虚实,然后全军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

杜牧注解说,“不若”,是势力、交援都不如对方,那就要速速逃走,不可迟延。如果敌人守住我的要害,那想跑也跑不了了。

孙子是极其保守谨慎之人,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这一点似乎跟我们平时宣扬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以少胜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怎么就不能打呢?

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一千年后你还知道,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