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1 / 2)

原文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华杉详解

这是孙子对“将”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而“勇”则屈居第四。孙子是强调智将而非勇将。因为孙子的价值观,是先胜后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是强调用智。人们常说智勇双全,孙子则在智勇之间,又加上了信和仁。怎么解呢?

什么是“智”?

杜牧注解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之流,用智为先。”智能识权变,识变通。

申包胥说:“不智,则不能知民之极,无以诠度天下之众寡。”了解自己的力量极限,衡量天下大势,谋计于庙堂,变通于战场,都要靠智。

但智信仁勇严不是简单的排序,更不是独立的存在,必须五德俱备。

贾林注解说:“专任智则贼,遍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方可为将帅。”

梅尧臣说:“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王皙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专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循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

这是各家对“智信仁勇严”的注解。

什么是“信”呢?

杜牧注得准确:“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信,就是赏罚分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犯什么错受什么刑,立什么功受什么赏。

秦灭六国,就靠一个“信”字。这个信,不是对六国之信,而是对秦人、秦军之信,就是完全以军功封爵。什么叫取敌人“首级”,就是取敌一首,升爵一级!从词语上把赏罚标准植入了,一颗人头不叫一颗人头,叫一级爵位。秦国人谁不奋勇争先呢?

商鞅变法,就是从立信开始,所谓立木取信,在都城南门竖一根木头,贴一张告示,谁把这根木头背到北门,赏十两金子。没人信。提到五十两!有人试一试,真得了五十两黄金。从此政府说啥,人民都信。

信,则民心民力可用。不信,则民心民力皆不可用。

信,有赏罚分明之信,也有默契之信。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是最高统帅,不是国君,不掌握赏罚的全部权力。但是你也是一级领导,也要带兵打仗。这种情况,西点军校有一条对领导力的要求——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