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034章 沆瀣一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4章 沆瀣一气(1 / 2)

<dtclass="tp"></dt><dtclass="rd"></dt>;;;;在另一个历史正常演变的时空,1986年,是国际半导体行业剧烈震荡的一年,也是决定了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走向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诞生了一部名声没有《广场协议》那么响亮,但影响力却绝不逊色的双边协议——《倭米半导体协议》。

;;;;后来,有些倭国的激进行业人士和经济学家甚至宣称,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这份双边协议对倭国的恶劣影响,远甚于那份《广场协议》。

;;;;因为这份协议无情地掐断了倭国工业发展的未来路径。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份协议产生的背景和它都规定了些什么。

;;;;还是得从二战说起。

;;;;前文曾经说过,战后,随着米国国内产业升级、制造业金融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作为米国最主要的溢出产业承接者,倭国得到了大量的好处,从米国承接的产业,也从最低端的日常生活用品渐渐向中高端蔓延,而这也同时导致了倭米之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从刚开始的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业扩展到了加工组装业、高新技术产业乃至服务业。

;;;;最后,终于扩展到了电子、精密设备、半导体这些最尖端的行业,从70年代开始,双方之间的摩擦已经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汽车、机床和半导体这些科技含量最高的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米国人最看重的其实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是米国1950年代开发出来的领域,是打下米国在军事、太空等领域优势地位的基础领域,而发展到了70年代之后,米国人开始试图在全球范围构建自己在半导体行业内的霸权地位,但是他们忽然发现,有一个国家已经在这个行业内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并试图挑战他们的霸权。

;;;;这个国家,就是倭国。

;;;;前文曾经说过,70年代,倭国人集合全国之力发动了一次VLSI计划,成功地建立了依托倭国自身科技实力、研发生产机构的全套半导体供应链,并以此完成了对米国的逆袭,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工艺等多项核心竞争力方面完成了对米国人的反超。

;;;;此长必然彼消,前文曾经解释过,在半导体行业内,领先的制程工艺对芯片影响巨大的原因,倭国人在技术上的反超,也立刻反馈到了其市场表现上,仅以最典型的半导体芯片DRAM为例,倭国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曾经超过90%!

;;;;在这种情况下,倭米半导体局势发生了逆转。根据米国半导体工会统计,从1985年开始,倭国的企业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世界半导体器件销量排行榜前三位均为倭国企业,分别是NEC、东芝、日立。

;;;;除此以外,到80年代中期,倭国本土市场的高科技出口额也已经超过了进口额;在米国市场,倭国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由1980年的1%增加到1984年的7.2%,电子部件由3.2%上升到7.2%。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光纤通信、激光、陶瓷材料等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