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历史军事>曹夫子> 第九十三章 乐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乐理(2 / 2)

“好吧,我就姑且相信你,但是,你要证明给我看,你说的话是正确的。”

曹耀狐疑,不会,这老家伙要我弹一首曲子吧?虽然后世很多曲子用这种琴也能弹出来,但是,他却不会三国时期流行的曲子啊。

“夫子,你想怎么证明?”

夫子摸了摸胡子,笑道,

“这最好的证明,当然是你弹奏一首曲子啊,弹得不好,就说明你说谎,当然,相应的惩罚是有的,甚至,我会禀告乔公,把你赶出去。”

听到赶出去,曹耀顿时大惊。而二乔听后也不知所语,小乔说道,

“恩师,这惩罚是不是太严厉了?”

夫子露出冷冷一笑,严厉说道,

“二位小姐休要多言!”

于是,曹耀没有办法,只能展现出他的惊天音乐才能。拨一下琴弦,收敛起刚才浪荡的神色,换成了深情。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弹奏《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话说《十面埋伏》最好的演奏乐曲是琵笆,但是,如今只有古筝,曹耀又要选择一首非常接近古代人风格的曲子,《十面埋伏》是最有技术含量,最让他们听得懂的乐曲。

用于这古筝演奏,曹耀在前世但也试过,是对难度上还要比琵笆略高一筹,于是,也无所谓了。

《十面埋伏》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

“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

“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

“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在实际演奏中是有所变化和取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