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一辈子的道理> 万里摩旅藏疆行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万里摩旅藏疆行1(1 / 2)

<dtclass="tp"></dt><dtclass="rd"></dt>;;;;《万里摩旅藏疆行》

;;;;2018年六,七月的三十天里,我坐在爸爸的125cc踏板摩托车上穿越了g318川藏线g219新藏线,珠峰大本营。在这次史诗级藏疆极地5000公里穿越的公益与科考活动中,我通过综合能力的选拔,幸运的被主办方凯莱文化和cctv4等选为活动的公益大使。由于喜欢运动在体检中我的肺活量达到4200cc。我们有领队,机修,队医,摄影,记者,保障车和摩旅队员共十八个人,我是年龄最小的,爸爸是年龄最大的。

;;;;当第一次亲临这么高的山,看见雪山的一刹那,我欣喜若狂。我从没见过那么蓝的天,那么白的云,那么清的水。

;;;;川藏线上有一条条又险又虐的路。领队说:“能在13岁平安通过川藏线和新藏线是一生的财富,是这年龄段可遇不可求的财富巅峰”。

;;;;在穿越极地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了兴奋与恐惧,发现了许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这在城市生活中和书本上是没有的。在西藏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大雪封山等,造成了物资的匮乏,高原边缘地区的孩子们缺乏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此次我通过演讲得到了耘能源steam科创,哈弥顿实验设备,凯琴数码,银科公益,中华儿女联合会,上海少科院及位育实验的支持和帮助,募集了三万多元的物资。高原缺氧,路况、气候等运输条件是非常不好,我们千辛万苦的将物资驼运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捐赠给了珠峰大本营沿途的学生和扎西宗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并实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创导的与边远地区的孩子互动耘能源steam的科学游戏。

;;;;在所经过的垭口,达板及冰川我收集记录了许多自然资源的数据,采集了各类矿石。新疆阿拉尔第十四团胡杨中学的王校长在得知我们将途经阿克苏,特邀请我去与他学校的学生互动耘能源steam科学实践。于是在完成g318川藏线g219新藏线后,领队认真研究了路线,决定从叶城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新疆调整行驶路线是需要勇气的,因新疆地域辽阔两地的距离往往都在几百上千公里。

;;;;沙漠的日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水汽的蒸发量大,但地热资源丰富,如果能有一种利用温差的压力配水和地热资源来发电,带着探究我走进了大沙漠和十四团胡扬中学的同学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

;;;;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研究一种利用地热资源来发电并配水的装置,已获得了国家专利。我想和边疆地区阿拉尔十四团胡扬中学的同学一起用科学创新的力量来改变沙漠,用人工智能模拟了脑神经的系统,使用softmax回归算法,分类预测、探测总结信息,用一种挑战性的越野学习方法,把风力增压发电与人工智能系统相结合,使沙漠变成绿洲。

;;;;(二)神奇的川藏线

;;;;6月18日早晨团队一行从成都出发了,由于我们踏板车排量小,领队将我们安排在保障车的前面。125cc的踏板车从成都到折多山脚下,海拔上升到2千多米。沿着318国道从雅安到折多山垭口,经过了二郎山海拔2170米,泸定县城海拔1330米,整个路况全是盘山路,看似坡度不大,其实海拔上升挺快的。记得第一天翻越川藏要塞二郎山,二郎山在川藏线上并不起眼,但它曾经是川藏线上首道关隘要塞,山势险峻,气候恶劣。这次我们翻越二郎山是从山腰隧道穿过,绕过近30公里的陡峭山路和最危险的路段。隧道全长4176米,当我们出了隧道口,藏区的风景迎面而来,蓝天变得更蓝,山体变得更雄伟,还有气势磅薄的白云......下山途中,我的耳边不时传来大渡河凶猛咆哮时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穿梭在崇山峻岭,泸定城隐约可见。前往泸定是几十公里较陡的长下坡道,公路狭窄,弯道频繁,路面泥泞,事故不断的山路,沿途有许多废弃的车辆,路旁时常有危险的警示。

;;;;英雄桥畔的泸定///

;;;;6月18日晚我们在泸定住宿。6月19日早上,我听到一个当地人与爸爸的交谈:“带这么小的孩子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前几天有辆大巴掉河里了……昨天一辆私家车......川藏线上天天有事故......没有到不了的车,只有到不了的人”。我听到后心情有些紧张了,在泸定铁索桥上,我望着脚下的汹涌澎湃的河水,川藏线上会有多少惊涛骇浪在等待我们呢?我默默对自己说,“我不怕,我要坚持下去。“

;;;;小踏板缺氧也开始高反了速度上不来,时速最快也就20几公里。折多山属于大雪山系,折多二字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一直到山顶,翻过垭口就正式进入青藏高原。摩托车吃力的吼叫着,一米米向前行驶,身体的高度也上升了2千多米。折多山海拔4962米,在垭口我测试了风速15.6米/每秒,温度摄氏2度,湿度85%。在通过垭口时,我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就有点流鼻涕。山顶的温度很低,不是雨就是雪。测试完后赶紧离开垭口顺坡而下,前往新都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