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战国之风采依旧> 第五十一章 毛遂到赵丹测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 毛遂到赵丹测试(1 / 2)

此刻的赵丹也是总算与毛遂有了初次的见面,只见毛遂虽然年纪二三十岁,但是中间透着一股独特的才华之气,扑面而来。从他的眼神中有一股愤世嫉俗的感觉,但是又存在着一丝不甘心。

而毛遂也是同样如此在远处眺望,赵丹的年纪虽然只有十八岁但是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年少有为的才子,此刻的赵丹确实没有穿着身份的衣服。他却觉得这个人给赵丹身份绝不是那么简单呢?

此刻的赵丹心里也是在暗想此人就是毛遂吧!果然是年少多才,如此人才幸好寡人能够懂得如何去看待人才,不然寡人就已经错过如此优秀的人才。得人才胜过于千军万马呢?

毛遂心里有点怀疑,因为他无法猜出赵王的年纪,而且他自己也是不敢去问赵胜,毕竟他自己本身来说就是赵国人,如果连自己家大王的年纪都不知道,不是平白让人看笑话吗?再说他自己也不傻这些东西他自己能够看不穿吗?他知道赵王以及赵胜的目的就是在考验自己这个人,是不是传说中那样的名副其实的人呢?

赵胜看到了赵丹朝着自己,并不怎么说话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别说话,因为一旦说话很有可能会坏了他大王的大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只能看着他赵王丹的表演,看看他接下来情况将会怎么表演接下来的好戏,具体怎么做还要看怎么表现。

在古代识人的方法很多,但是在用人识人方面,魏征给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建议:“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这个建议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看人识人的“八观”要诀。魏征的“六观”是“八观”的简化,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基本态度,就是看行为、看表现,通过行为和表现去推断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预测当事人的未来行动。

八观

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