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国际倒爷> 第三百三十一章暗度陈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一章暗度陈仓(1 / 2)

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在乎苏连国企的死活。

大肆收购股份的同时,又用国有企业的股权做抵押,套取贷款。

雪球越滚越大。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厄罗斯的经济,还是有可能挽回的。

企业被拆分,换成外国人来持股,搞不好是件好事,能够注入资本,充分调动国内产能。

但很可惜,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早在80年代,里根总统时期就开始筹备了,又进一步诱惑苏连放开物价,休克疗法,猛的放开物价,必然会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

物价一涨,必然会造成货物哄抢,危及到社会的根本秩序,可这些统统不管,硬扛,就是要让整个国内休克一段时间,下一剂猛药。

这一下子就乱套了。

这时苏连的经济,只有多年积累的黄金出口还能维持,却不料黄金市场被几个大国联手狙击,卢布就走上了不归路。

92年时发行的金额,最大面值5万。

被贬到一文不值。

厄罗斯的货币已经完蛋了,可对范阳这样的生意人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好事。

因为人民币崛起了。

就拿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来说,他们缺钱么?

缺。

可在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也不缺。

要知道哈萨克斯坦可是有着大量的人民币贷款,这不得不提到oda国际援助,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了一个发展援助委员会,初始成员国有18个,曰本就是其中之一,专门由发达国家,像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

主要有三种方式,有偿贷款,无偿援助,技术与市场合作。

像当初曰本援助中国时,一共提供了5万亿曰元的贷款。

只能向曰本消费。

贷款给中国,又通过卖设备,卖汽车,卖产品,将多的钱都要赚回来。

每当这种时候,一国的对外贸易是肯定要沸腾一段时间的。

贸易商人吃得满嘴流油。

落在叶志明等人的眼里,这趟的阿拉山口之行,普普通通,还遭了一晚风灾的罪,差点命都丢掉。

可在范阳看来,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火车站和换装中心,应该是无偿援助,可那座市场和综合保税区,多半就是中国的建筑集团承建了。

一样要收钱的。

哈萨克斯坦缺衣少食,那么我的经济强劲,我什么都不缺,你差什么我给你,你缺什么我帮助你建设,但你发展起来了,是要还的。

没钱,挖矿来还债不就完了吗?

但这高达千亿的人民币贷款,需要怎么赚回来呢?

所以范阳一路上闭口不谈,但心中早已笃定,这其中一定有机会。

但这机会不会平白无故送上门来,需要自己去活动,去了解,去挖掘。

收回思绪,杨梅和杉原京子已经采购了几大箱巧克力,不过四百多块钱,直接用人民币付账。

艾瑞克几个英国人则对那些伏特加和红酒产生了兴趣,跟几个厄罗斯美女聊得火热。

格鲁谢夫斯基颇为殷勤,帮着把巧克力搬到门口,范阳却手一招,将他单独叫到墙角。

大军赶紧跟上,范阳打个眼色制止了。

拿出一包红塔山,抽了一根叼在嘴上,剩下一整包塞在格鲁谢夫斯基的口袋里。

格鲁谢夫斯基眼睛一花,两张蓝色的百元大钞,又塞进了自己上衣口袋。

格鲁谢夫斯基呼吸都粗重了,目前哈萨克斯坦谈不上什么经济可言,他在友谊商店工作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了几万卢布,这份收入在前几年,足以让他在哈萨克斯坦过上不错的生活,满以为可以安稳退休,可通货膨胀一来,物价上涨百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生的积蓄消耗殆尽。

工作了一辈子,到头来一无所有。

偏偏卢布还废除了。

最后的几千块钱卢布,在自己生活最艰苦的时刻,都不曾动用,满心想找个机会购买火车票回到厄罗斯的,却一夜之间变成废纸。

他的世界早就坍塌了,还只有每天笑脸迎人,要丢掉了这份工作,他一家都完蛋了。

失去了公职,他在哈萨克斯坦一天也活不下去。

两张百元大钞被格鲁谢夫斯基从上衣口袋拿了出来,紧紧的捏在手里。

这可是人民币啊。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就连阿拉木图,也全是中国人的商品,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一切,棉被,面粉,水果,蔬菜,甚至还可以买到伏特加,给孩子买夹心糖。

两张人民币,只是一瞬间就击垮了这个表面坚强,称呼达瓦里氏的男人,眼眶都湿润:“您,您这是干什么?”

“没什么。”范阳吐个烟圈儿:“交个朋友,想跟你打听点事情。”

“嗯,您尽管说,需要我帮什么忙吗?只要不违背原则,我可以为您做一切事。”

范阳笑道:“不会违背原则的,我是一个商人,不远千里的跑到这里,就是想了解一下这边的真实情况,假设我有一批面包,方便面,罐头,火腿肠,饼干,大衣,鞋袜,这类生活物资,想要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你能给我一些什么建议?”

格鲁谢夫斯基双眼陡的一亮:“您是让我给您做参谋?”

“对,你是叫格鲁谢夫斯基对吧?”

“是,叫我谢夫。”

“你在友谊商店工作多长时间了?”

“二十五年。”

范阳微微一笑,自己果然没看错,其实问了也白问,苏连的工作体制,跟中国的六七十年代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更为严格,能够在友谊商店干到头发白了,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一个钉子一个眼,干了几十年。

“一直在哈萨克斯坦吗?”范阳又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