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第四讲 谈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讲 谈孩子(1 / 1)

现在有一种家庭叫丁克家庭,就是不要孩子,保持一个两人世界。这好像还比较时髦,据统计,在育龄夫妇中占到百分之十,其中白领居多。当然这也是一种进步,表明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无可非议。他们为什么不要孩子呢?理由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有了孩子,就有了许多干扰,对于事业,对于两人的享受,都是干扰,所以生儿育女会丧失自我。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往往是父母为子女做出牺牲,这种传统生活模式应该改变,他们要为自己活,而不是为孩子活。我觉得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他们说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以前中国的父母的确是大半辈子为儿女劳碌。不过,其实有了孩子也可以不这样,人家西方家庭就不是这样。

孩子会不会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呢,包括影响事业,影响两人世界的享受?当然,在一定的时间内,尤其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避免不了的。照料幼小的孩子是很费神的,你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多了,花在事业上的时间就必然会减少。另外,比如说,你们两口子要出门会朋友,或者泡酒吧,家里有很小的孩子,就会比较麻烦。不过,我觉得这是小事,不必太在乎。孩子与事业是不是不可调和呢?我看未必,有一些大文豪,比如中国的梁启超、郭沫若,外国的托尔斯泰、泰戈尔,他们都是多子女的家庭,还不是做出了伟大的成就。至于说实现自我的价值,我觉得自我价值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成功或者两个人的享受,还应该包括丰富的人生体验。其中,做父母的体验也是重要的内容。如果你始终没有做父母,你的天性中的父性或母性始终没有机会实现,不能不说也是人生的很大缺憾。

回想自己的人生,我觉得人生中有两段时光是幸福感最强烈的。一段是青春期,就是身体刚开始发育的时候,你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异性世界,男孩子突然发现女孩子那么漂亮,那么可爱,女孩子突然发现男孩子那么帅气,那么深沉,那时候你真觉得世界实在太美好了,人生实在太美好了,你的前面有极其美好的事情在等待着你。另一段就是初为人父人母的日子,你亲自迎接了新生命的到来。我刚做父亲时就是这样,觉得这个事情真是太神奇了,这么一个小生命,和你有着血肉的联系,每天回家都能看见她,她会对着你笑。不过,这种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单凭理解力、想象力是无法领会的,必须靠亲身体验,你如果没有亲自经历过,跟你说什么都白说,你都理解不了。我以前也是这样,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我真觉得有没有孩子无所谓,孩子可有可无,各有利弊,没有孩子我还自由呢。其实人都一样,没有孩子时。孩子对于他来说都是抽象的。我遇到过一个出租车司机,我坐他的车,从上车开始,他就没完没了地跟我讲他的孩子,情不自禁地讲,一直讲到我下车。他刚有了一个儿子,才一个月,他那个兴奋呀。他告诉我,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他最讨厌的就是听人讲自己的孩子,全是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有什么可讲的。可是,孩子生下来后,他的感觉就全变了。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当时真觉得眼前有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形容是一个新大陆。

孩子会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有些什么体验呢?首先是使我们对爱的体验更深刻了。说到爱,好像我们从小就知道爱是什么,我们小时候被父母爱,长大以后,到了谈恋爱的年龄,我们会爱上某个异性,不过,我们最在乎的还是被爱,她爱我多少,我爱她多少,她爱我是不是不如我爱她,等等,会计较这些。所以,我们从小最擅长、最在乎的不是爱,而是被爱。直到做了父母,我们才真正学会爱。

对孩子的爱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其本能,极其强烈,不由自主,不可遏止。当然,对异性的爱有时候也会非常强烈,但总体比较起来,好像还是要弱一些。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一句话:孩子生了出来,要想不爱他已为时过晚。我说过,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被迫的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从这种爱完全是一种本能来说,是被迫的,你要不爱已经不可能了。但是,你又完全是心甘情愿为他付出的,根本不是为了回报,也的确不求回报,所以说又是主动的。同时,我还说这是一种自私的无私,孩子是你自己的,所以说是自私的,但你可以为他做一切,甚至牺牲你自己的一切,所以说又是无私的。当然,这里面有相当的盲目性,如果陷于盲目,可以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这需要我们掌握好分寸,不可太盲目。

我认为,对孩子的爱最鲜明地体现了爱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其实当爱的本质充分显现的时候,当你爱到极点的时候,你会感到给予本身就是获得,受苦本身就是享乐,牺牲本身就是满足。我自己就感到,为孩子累,再累也甘心,也快乐,给孩子换尿布什么的,多脏的事,可就是觉得有意思,愿意去触摸她的小身体。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父母爱儿女远远胜过儿女爱父母,至少在儿女很小的时候是这样。许多大哲学家讨论过这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就好比诗人与作品的关系。儿女好像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在儿女身上付出了心血,所以有强烈的爱。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施惠者对受惠者的爱,远超过受惠者对施惠者。这个意思也和亚里士多德说的差不多,就是作为施惠者的父母在作为受惠者的儿女身上付出了心血,所以蒙田又说:你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对于你必定是最珍贵的。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也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的生命本来就是从父母的生命中分出来的,生下来后,父母又在他们身上耗费了许多光阴,实际上是耗费了一部分生命。这些话的意思都差不多,我归纳他们的意思是:爱是伴随着付出的一份关切,我们总是最爱我们为之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当然,我们一旦从对孩子的爱中体验了爱的本质,就不应该把这种体验局限在孩子身上。我曾经听一位朋友讲,她的上司待他们特别严厉,不苟言笑,有了孩子以后,突然变得十分和蔼,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相信,一个人有了孩子,他的人性中那种慈爱、柔软的东西就可能会复苏。

父性和母性是人性中很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没有得到实现,人性就不完整。人有性本能,也就是生殖本能。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性本能表现为快乐本能,就是两性之间的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