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艺术——尼采论艺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艺术——尼采论艺术(1 / 1)

主持人李公明:今天周国平教授给我们做一个关于尼采论艺术的讲座。关于周老师,我想不用多说,大家通过阅读他很多的著作都非常的熟悉。我从70年代末读书开始,一直以来,周老师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学者。因为在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正是遇到思想解放的运动、西学的介绍,那段时间大学生校园的生活特别值得怀念,这个怀念里面,周老师当时翻译和介绍的尼采,特别是那一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给我们很大的影响。后来又读到了他的博士论文《尼采与形而上学》,一直都是我个人学习西学的过程里面非常重要的资源。今天请周老师做这个讲座,我相信他会把这么多年来尼采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向我们做一个介绍,他讲的部分完了以后,我相信有更多的朋友想提出问题请周老师给予解答,这是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周国平:李公明让我来做一个讲座,他说就讲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儿,那么我现在正好是在回到尼采。其实我研究尼采是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写完我的博士论文后,我就宣布和尼采告别了,我说我不能在一个人身上花那么多时间,那样还有我吗?我想写自己的东西。但现在我觉得,我的尼采研究还是做得不完全,好多朋友也跟我说,你做尼采就做到这个程度太可惜了,应该做下去,所以我就妥协一下吧。关于尼采哲学,我原来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重点是尼采的人生哲学,还有就是我的博士论文《尼采与形而上学》,重点是尼采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现在我想再写一本书,是关于尼采的精神哲学的,重点讲他的美学、伦理学和文化批判,这个事情我刚开始做,刚做到美学这一块,那么我就讲一讲尼采的美学。一个多小时我也不可能讲多少,我想讲一讲我这段时间重新做尼采美学中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观点,重点讲两个观点。一个是艺术形而上学,是尼采的早期观点,主要是《悲剧的诞生》这本书里面的。我不知道你们都读过这本书没有,读过的能不能举一下手?哦,没有。那么,读过尼采著作的,不管哪一本,读过的请给我举一下手。好,这就比较多了。第二点我讲一讲艺术生理学,是尼采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也比较有意思,我重点讲这两个观点。

在这之前,我先把尼采的情况做一个一般的介绍。我觉得尼采这个哲学家跟其他的哲学家不太一样,他是个德国人,但是他不太像德国人。德国的哲学家都是学究气很重的,基本上是学院里的哲学家,但尼采完全不是这样,所以尼采自己也不喜欢德国,他最喜欢的是法国,他觉得他自己跟法国人比较相近,他还喜欢意大利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也是生活在意大利、法国那些地方。尼采的哲学和他这个人的个性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先介绍一下这个人。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出生在德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勒肯,德国统一前是属于东德的,生于1844年,死于1900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24岁以前是童年到大学毕业,他上大学开始在莱比锡大学,后来在波恩大学,主要学古典语文学,就是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献,类似于我们中国人学中国古典文学,他是学西方古典文学的。24岁的时候,他大学毕业了,成绩非常优秀,他的老师李契尔非常喜欢他,就把他推荐到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巴塞尔大学马上聘用他当古典语文学的教授。这是第二个阶段,大概当了10年教授,从24岁到34岁,但实际上他上课的时间并不长,原因是他写了一本书,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悲剧的诞生》。

按理说,尼采24岁就当上了教授,这在欧洲大学里也是少见的,可以说前途无量。但是,尼采并不买账,他给朋友写信说,无非是世上多了一个教书的而已。他对学院生活十分鄙视,一般同事满足于过学院里的安稳日子,同时又热衷于名利之争和无聊社交,他特别受不了这种氛围。进巴塞尔大学以后,他铆着劲做一件事,就是为他的第一本著作做准备,花了三年的时间,到1872年1月,在27岁的时候,《悲剧的诞生》出版了。可是,这本著作可以说是毁了他的学术前途,古典语文学的同行几乎一致认为它根本就没有学术水平,认为尼采不务正业,完全没有按照学术规范来搞,根本就不是在搞学术。

书出版以后,学术界起先是一片沉默,谁也不出声,包括他的老师李契尔。李契尔是最喜欢他的,还在上莱比锡大学的时候,李契尔就说他是整个莱比锡青年学术界的偶像,但是现在李契尔也不出声了。尼采非常愤怒,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你的沉默,还说我认为如果说你的教学生涯是有成就的话,那么这个成就就体现在这本书上,你教出了我这样一个学生,能够写出这么一本书来,我非常看重你对这本书的看法。李契尔看了这封信后没有回信,只在日记上写了一句话,说尼采是自大狂。不过,李契尔给另一个学生写信的时候,就讲了自己的真实看法,说尼采的这本书是对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古典语文学的大不敬。不久以后,有一个比尼采还年轻的古典语文学家叫维拉莫维茨,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对尼采的这本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总的意思也就是说尼采完全不是在搞学术,像尼采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应该在大学的讲台上当老师。因为尼采在书中描写了古希腊酒神节狂欢的情景,歌手俄耳甫斯吹着笛子,然后老虎啊、豹啊都凑近来听,所以维拉莫维茨就说了,他说尼采应该带着虎豹去古希腊和古印度,而不应该呆在大学里,你去古代世界里实现你的理想吧。

总之,这本书出版以后,尼采的状况真是非常糟糕,在学术界受到了彻底的孤立。你们知道,西方的大学是自由选课的,而在这本书出版以后,尼采就只剩下了两个学生,而且那两个学生不是古典语文学专业的,是别的专业的旁听生,跟他学古典语文学的学生一个都没有了。这种情况再加上身体越来越差,严重的神经衰弱,经常头疼、失眠,还有眼病,视力几乎到了失明的程度,最后他的教授就当不下去了,在34岁的时候提出了辞职,从此告别学院生涯。

从34岁到44岁,也是10年,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他是一个无业者,一个盲流,靠很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在欧洲的一些地方流浪。他身体很不好,又怕冷,又怕热,所以一定要找一个温度比较合适的地方,冬天基本上在意大利、法国南部、德国南部那些比较暖和的地方,夏天就找一个凉爽的山区住下来,大部分时间是住在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