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承德围棋故事> 第871章 茶楼擂争(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1章 茶楼擂争(38)(2 / 2)

;;;;荞麦皮和荞麦壳有区别的,市场上的荞麦枕虽然不少,但是顾客们往往不知道,实际上荞麦枕质量差别很大,市场上大部分荞麦枕头实际上用的是荞麦皮填充,而不是荞麦壳。

;;;;这样虽然经济,可是透气性就差很多。

;;;;荞麦壳用内蒙一种三角形出口级的才最好,干净卫生,不容易碎而且透气最好。

;;;;接着,大家顺势就谈起棋具的事;不可避免地,人们就说起云子。

;;;;古旧的塑料棋子,虽然并非真的只有荞麦皮一般大小,可是外行人看来,都是只以为那是黑白扣子!!太有些掉价。

;;;;云子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传统工艺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元、明、清三代曾享有盛名,深受名士、高僧的喜爱,也是敬献皇室的上乘贡品。

;;;;云子质地细腻如玉,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

;;;;云子生产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其中可考证的历史在五百年以上。

;;;;相传明代有位永昌人氏在京城保管珠宝玉器,在一次宫廷失火时,发现熔化的珠玉具有晶莹透亮的色彩。

;;;;回到家乡之后,他就用云南盛产的玛瑙、琥珀等原料制成了云子。

;;;;云子得到文人及显贵的欢迎,并成为进献皇室的贡品。

;;;;历代文献中,关于云子的溢美之词时常出现,且迄今未见毁誉之词。

;;;;《明一统志》中说“永昌之棋甲天下”,《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

;;;;清代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引用《南中杂说》也有:“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为第一”。

;;;;保山城内有人至今仍藏有明代祖传古品,现存的正宗云子还留下一副半,历经数百年沧桑仍光彩毕现。

;;;;云子的传统制作技术在民国初期失传。

;;;;新中国建立之后,1964年陈毅元帅视察云南曾关注云子的情况。

;;;;总理也曾过问云子生产的恢复。

;;;;1970年代中期,云南省体委从民间搜集到几颗老云子。

;;;;凭借残存的棋子,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经过无数试验,终于在1974年复原了云子的传统生产工艺。

;;;;1980年春,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改名为云南围棋厂,生产“云“字牌围棋,云子生产得以恢复。

;;;;传说900多年前,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见到一个孝敬母亲的穷苦农民。

;;;;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吕洞宾就教他用当地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子出售。

;;;;从此云子传播于世。

;;;;云子属于琉璃的一种。

;;;;据《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云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红丹粉、硼砂等多种原料配合一起熔炼,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

;;;;云子的工艺精细复杂,其中配方、火候、点子的手艺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毛坯经过琢磨成为大小一致的成品。

;;;;李铁如只是听说过“云子”这种奢侈品,他自己从来没敢奢望过;他现在用的棋盘,还是在第五监狱工作的同学帮忙,找里面会木工手艺的犯人手工制作的呢。

;;;;棋子则只是在专业商店买的,十五元一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