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神圣罗马帝国> 第九章、1867眼球效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1867眼球效应(2 / 2)

;;;;……

;;;;英国人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巴黎革命的成功给奥地利提供了胆气,维也纳政府已经决定快刀斩乱麻,不等外交上出成果了。

;;;;弗朗茨:“战争借口找到了么?”

;;;;制约奥地利发动战争的关键,已经不是国际局势。

;;;;巴黎一声枪响,把欧洲革命再次推向高潮,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为,为了保卫奥斯曼帝国去发动战争。

;;;;更不是实力,经过了两次近东战争的打击,奥斯曼帝国早就元气大伤了。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一个战争“借口”了。为了这个合理的借口,弗朗茨的头发都快要掉光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我们已经掌控了奥斯曼政府屠杀亚美利亚人的证据,遇难者中还包括1867名帝国公民。”

;;;;说完,韦森贝格从信封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照片,上面正是奥斯曼士兵进行屠杀的画面。

;;;;如果不是翻看了几张过后,觉得有些熟悉,弗朗茨都差点儿信了。

;;;;照片肯定是真的,以这年头的摄影技术,想要进行造假也不现实。

;;;;只不过发生的时间,可能存在一点儿误差,也就提前了那么几年。

;;;;时间点不是关键,只要照片的内容是真实的就足够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还是把印象最深的那张“加特林扫射难民”拿了出来:“报纸上已经刊登过的,就不要对外公布了。”

;;;;韦森贝格面不改色的回答道:“陛下请放心,这些照片都是没有刊登过的。

;;;;你觉得熟悉,可能是拍摄的内容有些接近,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还是相信专业人士的眼光。把制造战争借口的任务交给外交部,而不是让军方,主要是因为“专业”。

;;;;要不然什么士兵失踪、沉船,这种憋足的借口拿出来,根本就说不过去。

;;;;不要说国际上人家会不会信,就连国内都不会有人信。

;;;;相比之下,外交部的上千帝国公民遇难,就震撼人心的多了。

;;;;反正人都死了,维也纳政府说他们是奥地利公民,那就奥地利公民,无非是补办一个国籍的问题。

;;;;数字太大,没有关系。本身搞这个大数字,就是为了转移大家的视线。

;;;;把大家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了数量上,内心深处就不由自主的接受了奥地利公民在奥斯曼帝国遇害说法。

;;;;数量问题,大不了战后给他们平反。把公民换成“申请待审批的移民”,下调遇害公民人数,甩锅给无良媒体不严谨就行了。

;;;;反正在尘埃落定前,维也纳政府不会在官方文件上说明遇害人数。外界怎么解读,随意就好。

;;;;……

;;;;1882年4月20日,在欧洲世界还沉浸在巴黎革命中的时候,一则由巴尔干日报刊登的“奥斯曼帝国屠杀奥地利公民”新闻,横空出世打破了局势。

;;;;“1867”那个宣红的数字,吸引了一地的吃瓜群众。随后又有多家报纸跟进报道,只不过这个数字多样化了。

;;;;最多的已经人数过万,最少只死了2人,还是在奥斯曼帝国屠杀国内少数民族的时候受了误中副车。

;;;;数量多少不重要,总之奥地利人怒了。那一张张充满血腥的照片,已经触及到了大家的内心底线,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政府惩戒奥斯曼帝国。

;;;;受此影响,1882年4月22日,维也纳政府正式照会奥斯曼帝国,就屠杀事件进行谈判。

;;;;什么都不知道的奥斯曼政府,在一脸懵逼中收到了奥地利外交照会,迷茫了一阵子才反应过来——不好,危险了。

;;;;本来就是为了找茬,谈判自然不可能顺利。1882年4月24日,维也纳政府单方面宣布谈判破裂。

;;;;理由是:奥地利要求派出调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