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深层心理学> 第十二节 症状成因之—偶然提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节 症状成因之—偶然提醒(2 / 2)

;;;;无疑,这一笑实在太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转折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所以,人们在不了解一个心理疾患者为了一丁点事,而心情波动巨大时,常常报以教导和指责的口吻。

;;;;这是正常的。

;;;;但身为心理医生,如果不知道这一微妙的致病因素,就以说教的口吻去指导患者,效果也一定是不理想的。

;;;;因为这种由小及大的转折作用,并非凭空臆造。而是依据患者本身的心理历程。

;;;;就上例而言。

;;;;那个男孩在此事之后,对表哥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折。

;;;;以前他对表哥是存在正常抗拒的,并不会讨好迎合他;也算是一个对立面。

;;;;但经历此事之后,他对表哥的评价过份夸大了。

;;;;可以从下面的一件小事中看出。

;;;;有一次,当他问表哥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

;;;;表哥回答说:爱因斯坦。

;;;;就是这个简单的答案,以后让他莫名其妙地疯狂崇拜起爱因斯坦。

;;;;尽管他根本不了解爱因斯坦及他的理论。

;;;;如果有人否定爱因斯坦的理论,他必定如临大敌,拼命维护,直至产生强迫和抑郁情绪。

;;;;这种偶像的作用极其强大。

;;;;当他的偶像的形象突然改变,比如由积极转变化消极时,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竟能使患者感同身受,也由积极转换为消极。

;;;;当然,偶像的影响并非问题根源,根源只在于那个偶然的提醒,使得他的心理能量转移粘附到偶像上来。

;;;;这就和前面举的例子一般:为了追求所爱的人,宁愿去挖掘、迷恋她的阴暗面。达到一种“退行满足”。

;;;;如果说这种雷同还有待考证,那么,当他偶像的地位突然被另一人危胁时,他竟然有可能极其隐秘地把感情转移到那个对立面上;转而移情别恋,崇拜起当初抗拒的那个人。

;;;;这种转换就正好验证了这种雷同同出一辙。

;;;;如果把危胁偶像地位的人当成阴暗面,把偶像当成积极面。

;;;;患者有可能总是在积极与阴暗面之间反复转换。当阴暗面影响积极面时,他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转移到阴暗面。

;;;;这就是前面说的,某善良男子追求一个女孩,可那女孩却偏偏喜欢坏坏的男生。

;;;;为了令她自责与反省,他选择自暴自弃,投奔到曾经抗拒的对立阴暗面。这就是“退行满足”。

;;;;这似乎是老话重谈,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但是,仅仅停留在“退行满足”这个概念上,那是远远不够的。

;;;;具体来说,“退行满足”与“偶像崇拜”、“爱的过高估价”有关。这两点已紧密联系起来,无需多言。

;;;;也知道是因为“偶然提醒”,才会让一个人对某个人过高地估价,而对自己极度贬低,不得不寻找对方的阴暗面,并想要去帮她解决,才能获得对方的爱。这就是所谓的“退行满足”。

;;;;联系起来看,似乎知道了症状的根源就是“偶然提醒”,只要克服它,回到提醒前的状态,症状就不复存在。

;;;;而被提醒前的状态,不难看出,就是“无条件相信”。

;;;;也就是说,当患者再次面对生活时,他只需保持这种无条件自信,症状根本没有存在的可能。

;;;;回到现实中,患者的信心确实大增,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是,这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上,还存在那个5%的致病因素。

;;;;信心并没有回复到真正的无条件,还是有顾虑的。

;;;;比如说,一个人在某单位工作,从不适应,到慢慢地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克服许多心理障碍,学会开玩笑、学会找话题、学会妙语应答……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当他的同事突然话锋一转,挑出他的某个缺陷来说。他便无所适从、惊慌失措了,下意识地选择逃避这种负面评价。因为他害怕仅仅因为这一点缺陷,破坏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人际关系。

;;;;更进一步说,他是无法找到一种语言或者心理状态来应对这种缺陷的评价。

;;;;这就是上一节所说的:因为对"美中不足"的刻意规避.

;;;;不可否认,他通过心理分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