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深层心理学> 第五节 症状成因之—人格偏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节 症状成因之—人格偏离(1 / 2)

<dtclass="tp"></dt><dtclass="rd"></dt>;;;;通过上述几例的分析,我想大概可能了解了疾病的初步成因――退行满足。

;;;;下面就要进入第二阶段:退行满足的成因――人格偏离。

;;;;为便于展开这个论点,必须引出另一种心理病症――抑郁。

;;;;前面说过,几乎没有单独存在的抑郁,也没有单独的强迫。

;;;;强迫和抑郁往往是共存的。

;;;;还是上面那个案例中的男子L。

;;;;除了强迫,但还有一种严重的抑郁情绪。

;;;;强迫症状:一、总是莫名地想推翻自我,让自己疯掉。

;;;;二、幻想攻击别人,尤其是最爱最亲近的人。

;;;;这两种强迫并无严格区别。

;;;;抑郁症状:厌世,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当他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时,抑郁会有所好转。一旦离开,抑郁就会加重。感觉将他连根拔起,失魂落魄。

;;;;归根到底,这种心理问题来源于他特殊的家庭关系:

;;;;他的母亲多愁善感,父亲暴燥而神经质。偶尔会迸发出一种歇斯底里的怒吼。他怜惜妈妈的忧愁,讨厌爸爸的神经质。

;;;;他的童年多是在父母关系不和中度过。他的快乐来自于一种退缩的满足――一种落差快感:父母冷战让他阴郁,父母和好让他快乐。

;;;;男孩的潜意识都是无条件恋母的。

;;;;所以,他认为只要爸爸不在家,亲情不和就不存在,他一样也可以获得快乐。实质却是一种逃避的、病态的快乐。

;;;;渐渐的,这种落差快感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不可撼动。也并没有让他产生疾病。

;;;;当有一天,当他发现母亲出轨时,这种快乐才出现危机。

;;;;关键就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出各种矛盾和痛苦是如何演变并胶着在一起。

;;;;如果他对那个第三者发怒,事情闹大了,父亲势必会知道。那么父母可能离婚,他所依赖的家庭快乐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他只能压抑愤怒,顾影自怜。

;;;;非但如此,他还必须永远保持缄默,时刻用强大的理性在内心提醒自己守住这个秘密。

;;;;否则,凭借妈妈多愁善感的个性,她也许会羞愧自杀。

;;;;凭借爸爸的个性,他也许会发疯伤人。

;;;;关键又出现了!

;;;;如果要守住这个秘密,他必须牺牲一部分自我,压抑内心真实的愤怒,体谅妈妈的痛苦,制止爸爸发作的后果。

;;;;这样一来,他迷失的那部分自我就有迹可循了:一部分与妈妈羞愧自杀的想象后果胶着在一起;

;;;;一部分与爸爸发疯伤人的想象后果粘在一起。

;;;;形象来说:如果自我是一面墙,那他就是他分离一部分自我,从自我中拆一些砖去阻挡这两种后果。(.qiushu.bsp;好看的小说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与这两种想象的后果胶着在一起。

;;;;虽然迷失,但事实上还是属于自我的一部分,所以能感知这两种痛苦。

;;;;上述情况还只是导致他多愁善感和纠结、对抗、易紧张的个性,并未导致疾病程度上的抑郁与强迫的产生。

;;;;后来,他连续多次恋爱失败,才导致了他的抑郁症。

;;;;可以分析得出,他把对妈妈的感情转移到了所爱的女孩身上。女孩离开她,就等于母亲离开他。

;;;;我不想对这种“母亲的爱转移到别的女孩身上”的转移机制一笔带过,因为这是如此的重要,不容笼统。

;;;;这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也是必经之路。

;;;;但心理患者不同,他对女孩的爱的重视远远超乎常人,他们甚至渴望所有女孩都喜欢他,而难以容忍哪怕少数女孩对他的漠视。

;;;;他对数量的追求远超质量。

;;;;一旦有女孩拒绝他,不管他是否被人爱过,不管拒绝她的女孩是不是他真心所爱,他都会异常低落、甚至抑郁。

;;;;这种异常心理的成因是极其隐秘的。我想先在此大致解释一下,不至于在后面详细阐述的时候,使大家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连。

;;;;大致来说,就是:最原始的、一切爱的根源――对母亲的爱。在某一次意外事件下,由于一些外界因素(主要是人)的干扰下,把这种集中的恋母之爱骤然分散了;分散到那些干扰他母爱的人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