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七(1 / 1)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曾去上音乐作曲课。不是因为我是神童而是因为我父亲的腼腆的细腻。那是战争时期,他的朋友,一位犹太作曲家被迫戴着黄星;人们开始回避他。我的父亲,由于不知道怎样跟他讲对他的支持,想了个主意请他在这样的时候给我上课。那时人们把犹太人的公寓房没收了,作曲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搬往一个新地方,地方越来越小,最后在他去德雷琴(terezin)之前,他的住处极小,里面每一间都挤住着好几个人。他每一次都保留着他的小钢琴,我在那琴上弹奏我的和弦练习曲或复调练习曲,而我们周围的陌生人们则忙于他们的事。

这一切给我留下的只有对他的欣赏和三四个形象。尤其是这样一个形象:下课后他送我走,在门前他突然停下对我说:“贝多芬有许多让人惊讶的差的乐段。但是正是这些差的段使他的强的段得以显现价值。好比一片草坪,没有它我们不可能在长在它上面的一棵漂亮的树下享受快乐。”

奇怪的想法。它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更令人奇怪。也许,我为能够听到先生倾诉心里的隐秘,听到一个秘密,一个只有入门者才有权获得的大诡计而感到荣幸。

无论怎样,那时候我的先生的这个短暂思索跟随了我的整个生命(我捍卫它,我和它作战,我从来没有战胜它);没有它,这篇文论肯定不会写出来。

但是比这个思索本身更为珍贵的是这个人的形象,他不久就要去作一次残酷的旅行,然而却在一个孩子面前,高声地思索关于艺术作品的结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