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秦风汉雨> 公元前三世纪 四〇年代(前二六〇—前二五一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元前三世纪 四〇年代(前二六〇—前二五一年)(1 / 1)

周赧王五十五年  魏安釐王十七年  鲁顷公十四年  韩桓惠王十三年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  赵孝成王六年  楚考烈王四年  燕武成王十二年  齐田建五年  卫怀君二十三年

1、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左庶长(秦官第十一级)王龁(音he〔合〕),攻陷上党城(山西省长子县)。上党居民逃奔赵王国(首都邯郸〔河北省邯郸市〕),赵王国统帅廉颇率大军进驻长平(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收容难民。

王龁继续攻击赵军,赵军屡战屡败,一个副将(裨将)及四个军官(尉)阵亡。赵国王(三任孝成王)赵丹跟大臣楼昌、虞卿,商讨因应之策,楼昌建议派重要人物前往讲和。虞卿反对,说:“现在,和战的权柄,握在秦王国之手。很明显的趋势,秦王国现已下定决心消灭赵王国的野战军,我们派再重要的人物前去,都没有用。不如把这位重要人物派到楚王国(首都陈丘〔河南省淮阳县〕)和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致送贵重财宝。楚齐如果接受,秦王国顾虑逼出来再一次的南北合纵同盟,到那时,讲和才有希望。”赵丹不相信,指派重臣郑朱,前往咸阳,秦王国表示欢迎。赵丹高兴的对虞卿说:“你看,秦王国表示欢迎。”虞卿说:“那就更糟,和解更不可能,而我们的军队还要受到更严厉的攻击。为什么?有些国家祝贺秦王国胜利的使节,早已到了那里。郑朱是国际上的知名之士,嬴稷、范雎一定会在表面上尊重他,大肆宣传,搞得天下皆知。其他国家发现大王已向秦王国屈膝,就没有人再考虑出兵援助。等到各国的态度明朗化之后,接下来绝不是和平,而是战争。”

一切都如虞卿所料,秦王国盛大招待郑朱,却闭口不谈和解。前方战争更趋激烈,赵军一败再败,廉颇坚守阵地营垒,不出应战。赵丹对廉颇一连串失利和躲避的战略,大为不满,屡次加以责备。范雎使用黄金二十四万两的巨款,在赵王国内部发动耳语攻势,说:“秦王国最恐惧的,是赵奢(马服君)的儿子赵括,赵括一旦当统帅,秦军想逃都来不及。廉颇年纪己老,容易对付,不久就投降了。”赵丹下令任命赵括接替廉颇。蔺相如警告说:“大王因赵括有点名气便用他,是胶住调弦的柱子而在那里弹琴,事实上,赵括只会读他老爹的兵书,并不知道如何面对战场上的千变万化。”但赵丹坚信赵括的能力。

最初,赵括小时,跟老爹赵奢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曾经跟老爹谈论军事,反复讨论,每每使赵奢张口结舌,但赵奢仍不同意儿子的意见,娘亲问他缘故,老爹说:“战争,就是死亡。死亡是一件严肃的大事,可是赵括谈起来却那么轻松,这是一个危机。赵括不当统帅则已,如果当统帅,使赵王国军队破碎的,一定是他。”当赵括接受任命,出发之前,他娘亲上书给赵丹,坚决指出,赵括绝对不是统帅人才。赵丹问她:“你怎么知道?”老娘说:“我嫁他老爹时,他老爹已是大将,我亲自捧着碗侍奉进餐的长辈,就有十余人,而他自己的朋友也有一百人左右。大王跟皇家赏赐的财物,全都分送给军官和参谋人员。接到命令当天,就全身投入军营,不再问一句家事。而今,赵括刚当了大将,就高高坐在堂上,脸朝东方,威风凛凛,军官们连头都不敢抬。大王赏赐的财物,全都运送回家,每天查看有什么便宜的田宅,赶紧去买。大王以为他跟他爹一样,却不知道他跟他爹不一样。请求大王不要派遣他,他会为国家带来灾难。”(买栋房子买块地,便志满意盈,不过碌碌庸才,大权交到这种人之手,不啻把千万人命,驱入屠场。历史上这种大言不惭,专门谋杀自己军队的屠户将领,举目皆是。)赵丹说:“老太太不必多言,我主意已定。”娘亲说:“假如赵括有什么差错,请准许他的家属不连坐治罪。”赵丹许诺。

秦王国国王(三任昭襄王)嬴稷得到赵括出任统帅的消息,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消灭赵王国野战军主力的机会终于来到。立刻秘密任命白起当远征军统帅(上将军),王龁降级当副将(裨将)。下令:胆敢泄露白起当统帅消息的,马上处斩(赵括震于白起的威名,可能撤退,秦王国不允许赵军脱离战场)。赵括到了前方,进入阵地,撤销廉颇颁布的坚守命令,更换廉颇的参谋人员,拆除防御工事,下令出击。白起教秦军假装败退,却秘密伸展左右两翼。赵括乘胜追击,直抵秦军营垒。白起固守,赵括发动空前未有的猛烈攻击,秦军浴血应战,赵军竟无法突破。而秦军两万五千人的左右两翼,已迂回到赵军之后。另五千人的精锐骑兵,已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括所率领的进攻部队,跟仍留守原阵地营垒里的重兵,被分割为二,粮道随之断绝。白起派出小部队反击,赵括再战,仍不能取胜,成了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战不能战的局势,束手无策。只好效法廉颇,再筑营垒,等待政府救兵。(此时大军已被分割,粮道已断。廉颇老将,老将第一要务就是用重兵保持粮道畅通。赵括的如意算盘是击破秦军之后,自然有粮。辩论抬杠,赵括此举有英雄胆识,气壮山河,所以常常赢了老爹。)

嬴稷得到报告,知道赵军已被逼入陷阱,唯恐时久生变,或许逃脱,乃亲自驾临河内(河南省黄河以北),下令强迫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数前往长平(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报到,封锁所有道路,断绝赵王国的救兵和粮秣接济。齐王国和楚王国企图对赵王国援助,赵军粮食缺乏,赵王国请求齐王国援助粮食,齐国王(五任)田建(事实上是皇太后)拒绝。大臣周子警告说:“赵王国是齐王国和楚王国的屏障,关系密切,犹如牙齿之于嘴唇,唇亡则齿寒。今天赵王国灭亡,明天就轮到齐楚。救赵王国跟捧着漏罐去浇烧焦了的铁锅一样,是这么紧急,怎能不理?而且,救赵王国是最高道义,击败秦军更可大显威名。不去做这些事,却去爱惜粮食。对国家而言,这是可怕的错误。”田建不接受。(杜牧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九月,赵军已四十六日没有粮食供应,官兵们饥饿难忍,在营垒里互相谋杀吞食。秦军包围圈越缩越小,而且不断挑战。赵括遴选精锐,组成四队,同时向四面冲杀。秦军阵地防卫森严,坚固得好像铜墙铁壁,赵军反复冲杀四五次,死伤遍地,仍不能动摇秦军一根毫毛。赵括决心孤注一掷,以统帅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