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秦风汉雨> 公元前四世纪 六〇年代(前三四〇—前三三一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元前四世纪 六〇年代(前三四〇—前三三一年)(1 / 1)

周显王二十九年  魏惠王三十一年  鲁景公六年  韩昭侯十九年  秦孝公二十二年  赵肃侯十年  宋剔成三十年  燕文公二十二年  楚宣王三十年  卫成侯二十二年  齐威王十九年

1、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公孙鞅告诉国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说:“秦国跟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互相是对方的心腹之患,如果魏国不能并吞秦国,那么,秦国就会并吞魏国,原因何在?在于魏国过于强大,它位于万山(指山西省南部诸山)之西,首府建于安邑(山西省夏县),西面跟秦国以黄河为界,东面独占山东(崤山以东)的利益。强盛的时候,向西侵略秦国,衰弱的时候,东方广漠平原,由它享受。幸而秦国托天之福,由你主持国政,国势蒸蒸日上。魏国却连年被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击败,尾巴国们纷纷脱离。我们最好利用这个时机,向它进攻。魏国新败之余,必然不能支持,它唯一的一条路只有把首府向东迁移,那么秦国横跨黄河,凭借山川形势,可以控制东方的广大封国群,这是天子大业。”嬴渠梁怦然心动,下令公孙鞅向魏国发动攻击。

魏国任命贵族魏卬率领大军抵御。

两国兵团分别进入战场,各就战斗位置。公孙鞅派人送一封信给魏卬,信上说:“从前,我在魏国的时候,我们是好朋友,而今我们却成了敌对的两军统帅,虽然是奉国君的严令,但我内心并不愿掀起这场战争。我盼望跟你见面谈谈,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然后举杯痛饮,各自班师,使两国人民,都得平安。”魏卬认为合情合理,亲自出席会议。二人相见,把臂言欢,指天盟誓:两国永为兄弟之国。可是等盟誓既毕,共同参加酒会时,就在盛大的筵席上,公孙鞅发动伏兵,生擒魏卬,秦军乘势向魏军攻击,魏军崩溃。

魏国国君(三任)魏罃得到报告,心胆俱裂,派使节到秦国表示愿献出河西地区(黄河西岸,陕西省东部),请求和解。魏国的河西既失,黄河险要,为两国共有,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完全暴露,只好迁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魏罃叹息说:“我恨我不听公叔痤的话。”

柏杨曰:

人在大失败之后,关键性的往事,常会在脑海升起。魏罃的叹息,内容不明,可能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重用公孙鞅,但也可能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杀了公孙鞅。历史上这种叹息,不绝如缕,显示错误的决策,必然付出错误决策的代价。问题只在于反省的内涵,智能型的,检讨错误后承认自己不够智慧:“我该重用他。”顽劣型的,检讨错误后显示自己更为顽劣:“我该杀了他。”庞涓就是顽劣之尤,临死时对孙膑仍咬牙切齿,他没有后悔不该那样对待老友。

魏国在战国时代初期,是唯一的超级强国,位置恰恰坐落在物产富饶的中原地带,文化水准极高。可惜,国家领导人不断伤害自己的国家,逼走吴起,逼走孙膑,最后又轻易丧失可以旋乾转坤的公孙鞅。到了下世纪(前三世纪),更变本加厉,用冤狱和酷刑,把另两位可以旋乾转坤的人物范雎、张仪,驱逐到敌人阵营,于是,魏国就成了放在烈日下的冰块。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而政府领导人又决定人才的命运。政治虽不属自然科学,小环节也不能丝丝入扣,但大的发展,却是因果不爽。

2、秦国赏赐公孙鞅,把商於地区(西起商邑〔陕西省丹凤县〕,东至於邑〔河南省西峡县〕,东西航空距离一百一十千米)十五个城巿,封给公孙鞅,号商君。

3、齐国、赵国(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攻击魏国。(趁魏国新败,落井下石。)

4、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国王(十九任宣王)芈良夫逝世,子芈商继位(二十任),是为威王。

周显王三十年  魏惠王三十二年  鲁景公七年  韩昭侯二十年  秦孝公二十三年  赵肃侯十一年  宋剔成三十一年  燕文公二十三年  楚威王元年  卫成侯二十三年  齐威王二十年

本年无记载。

周显王三十一年  魏惠王三十三年  鲁景公八年  韩昭侯二十一年  秦孝公二十四年  赵肃侯十二年  宋剔成三十二年  燕文公二十四年  楚威王二年  卫成侯二十四年  齐威王二十一年

1、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国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逝世,子嬴驷继位(二十六任)。公孙鞅的后台既倒,立刻就被噩运抓住。被公孙鞅割掉鼻子的太子师傅嬴虔的党徒,检举公孙鞅阴谋叛变(“诬以谋反”模式),嬴驷下令逮捕。公孙鞅仓卒逃亡,投奔魏国(首府大梁〔河南省开封市〕),魏国拒绝入境,把他遣返秦国。公孙鞅回到商(陕西省丹凤县)於(河南省西峡县),集结他的党徒和民兵,北上攻击郑县(陕西省华县)。秦国政府派大军迎战,把公孙鞅生擒,用五马分尸(车裂)的酷刑,把他处死,公孙鞅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诛杀。

最初,公孙鞅担任宰相,刻薄残忍,曾经在渭水岸上审理诉讼,立判立决,杀人无数,渭水都成了一条血河。十年宰相,怨恨他的人日益增多。他的好友赵良前来求见,公孙鞅问他说:“你看我治理秦国,比百里奚如何?”赵良说:“一千人俯首听命,不如一个人敢于表示异议,如果你承诺不杀我,我可以直言无隐。”公孙鞅承诺,赵良说:“百里奚(公元前七世纪虞国〔山西省平陆县〕人,晋国〔首府翼城·山西省翼城县〕灭虞国后,俘虏百里奚。当晋国国君〔十九任献公〕姬诡诸,把女儿伯姬,嫁给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国君〔九任穆公〕嬴任好时,把百里奚当做陪嫁侍从。百里奚不甘屈辱,伺机逃亡,逃到楚王国的宛城〔河南省南阳市〕,被以打猎为生的山地人捉住,命他养牛。嬴任好早就仰慕百里奚的才能,得到消息,打算重价把他赎回,恐楚王国留下自用,就以索取“逃媵”〔媵,陪嫁〕名义,用五张黑羊皮交换。然后任命他担任高级国务官〔上大夫〕,世称“五羖大夫”),不过楚王国一个微贱的奴仆逃犯,嬴任好把他从牧牛的卑贱地位,擢升到万人之上,秦国国境之内,除了国君,没有人比他更有权势。当宰相仅六七年,却向东攻击郑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取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