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四百五十六章 至暗时刻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六章 至暗时刻2.0(1 / 2)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总是显得脆弱又渺小。水灾已经成型,京畿地界以百万为单位的灾民拖家带口,大包小包,又或牵着牛马,浩浩荡荡涌向汴京城避难。

这是因为京城的资源别处无可比拟,早在六月眼看河水暴涨,水灾可能越来越大,韩琦包拯富弼等人都一起赤膊上阵,动员军民参与家园保,封堵各处漏洞,抬高堤防,如此里面三层外面三层的防御,汴京城暂时还安全。

京城卫星城煤场更是猥琐,早在大雱离京的三月时候,曹集听了被迫害妄想者的话,就大量调集资源,呈三倍的扩充煤场自有的水泥产能,不够的在采购叶庆华的水泥,开始修建防御水旱的设施。

现在虽然汴河基本失守,但建立在汴河边的煤场基地固若金汤,挡住了大多数的水,少数漏进来的并不成灾,无数台蒸汽机带动的抽水系统在往几个突击修建的大型水塔源源不断抽水,顺便储备为工业用水。

与此同时汴京城容积有限,不可能真的接收全部避难灾民,现在包大爷急了,给了许多好政策,总之就是曹集开场接收保护难民的话,包拯承诺了若干往后的优惠条件。

福无双至!

大宋志愿军外出作战的现在,国内一些地区遭灾、水漫京师的情况下,且来自前方的最新军报说:志愿军统帅、以五百精骑突袭至都门山大捷的狄青、病逝了!

朝野震动!

这个皇帝和范仲淹最爱的将领,于这个大宋最黑暗的时刻病逝。为此赵祯痛哭流涕,也预感到了迟暮英雄的心态,内外煎熬之下,皇帝赵祯也一病不起。

屋漏偏遇连夜雨,现在内部政治不稳,京师因水灾一团混乱,民心浮躁,该怎么度过这个时期,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

“看这样子,这次大宋恐成最大输家。”

太原府城头上,前宰相、现任太原府知府兼河东路转运使文彦博看着雨过天晴的天空,心思极其复杂的喃喃自语。

原本大宋已看到了方向,只要再有个和平的五至八年就能俯瞰天下。但王雱这人有利有弊,皇帝英明啊,对他的评价是他能做事,也能闯大祸。

当初王雱未雨绸缪语出惊人,预言了水患,抢劫了地主,还要强势修建传世工程福康渠,这些就是王雱的用处,可惜当时没人听他的,福康渠最终胎死腹中,而现在水漫京畿了。

弊端在于王雱闯了个天大的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方平富弼王安石等人的《大宋志愿军》计划,就是王雱在背后策划推动的,现在大宋无比的艰难,却在都门山战役后已经把西夏得罪,成为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相公,我河东已看得见大丰,何故您如此忧心?”身边的幕僚道。

说起这事呢,韩琦也是个非常可恶的家伙,但这铁头和那个王雱一样,能闯祸也能做事。文彦博此番算是捡了便宜,河东经过了韩琦执政,且尝试吸取了一些王雱的思路,现在建设的不错,有焦炭产业,有水泥产业,河道修建的很好。

还有了成熟的饲料产业,以至于衍生出了高效的养殖业。除了韩大脑壳当初走钢丝打擦边球在边境屯田外,得意于养殖业发展有了好“肥料”,于是反哺农业,让许多土地的产出效率得到了提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文彦博痛并快乐着道:“托他韩琦和王雱的服,想不到这一晃眼已把河东建设到了这样程度,今年咱们的确会大丰。但京畿几百万人遭灾,志愿军又已投入了河潢战区,咱们这点看得见的粮食,如何能让我大宋度过危机呢?”

说这么说,文彦博也不含糊,转身下令:“集中所能调的一切农产品,运粮队做好准备,只等需要时候能最快把物资输送京师,若京师出事,我大宋危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