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三百九十五章 剿匪战争的动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五章 剿匪战争的动员(2 / 2)

对此吕惠卿和穆桂英有疑惑: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给予长达十五日的通牒日期?为何不形成奇兵,直接吃掉三山七寨中的两个钉子,取得首战之士气?

对此王雱的观点是,守正攻奇,真正的王道是“正”。

三山七寨据点分散,实力不弱,在抚宁军无能力整体性一次剿灭的情况下,若采用出奇兵的方式,后遗症就太大。

会让草原上的牧民不明觉厉而被吓到,不知道谁是坏人。然后交战过程中,要想避免三山七寨的奴隶伤亡那基本不可能,若不宣而战,采用出奇兵方式造成无辜者死伤过多的,也会导致此战之正义性蒙羞,至少是战后的效果大幅降低。

所以王雱的最终策略,要把这事当做王道、当做大阳谋进行宣传。给予通牒,给予马贼军机会,然后才公开宣战。拉开阵势后逐步推进,同时配合足够的宣传,那么为此而死去的人就算多,但抚宁军承担的怨气反而会小。

也就是说,这样的做法死伤代价会大许多,但能把抚宁军的出兵,立足于正义和道德制高点。

于是王雱力排众议的表示:王师的王道战争,就需要震撼,要以“正”的方式来打。不是生死存亡时刻,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剑走偏锋出奇兵。

这就是王雱的剿匪战略思想,和穆桂英的军事战术有冲突,但战术只能为最终战略服务。这是大趋势决定小趋势的运行。

那么根据王雱的战略要求,也为穆桂英的战术部署增加了太多难度,既然无法出奇兵,在这平原上,在这和西夏对持的较敏感地区,对方据点分散,有攻势可守,且几乎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人数更处于绝对优势。

上述就是穆桂英的难题,于战情指挥部中她起身立正道:“大人,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下,末将很难简单快捷的完成战争部署,且无法避免较大伤亡!请三思。”

王雱背着手踱步道:“难也要打!倘若以我的手段、动员、以及后勤能力,以抚宁县的底子都打不赢这战,那我会很伤,将来帝国崛起就特么的是扯淡。难当然难,三山七寨的人狠,人多,骑兵配置……”

到此王雱拍桌子道:“但不要怕,我再次强调不要怕流血,不要在意一两次局部交锋的得失,要利用后方强大的抚宁县为基地,稳步推进,多次进行交锋试错,要善于在战争之中总结积累,一线作战部队之将领,要冷静客观,逐步分析出和马贼军的交锋经验,以及马贼军的技战术特点。”

关于这些吕惠卿是门外汉,这个看看那个看看,也不知道她们谁说的对。

王雱再道:“还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要配合在草原上展开的大力宣传攻势,以野外包围据点方式,利用三山七寨不得民心的特点,逐步动员起整个金三角地区的牧民,参与这场战争。”

穆桂英和吕惠卿面面相觑了起来。

王雱道:“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这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立足点。得民心者一定得天下,以往三山七寨恶事做尽不得人心,我两年以来善待逃户和边民,严管抚宁军不许践踏边民、不许乱拿他们一针一线,这就是铺垫,是我抚宁县的内功。利用此点进行扩大化宣传,逐步发动边民参与进去、动员他们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呐喊,若仅仅依靠抚宁军,的确很难困死三山七寨,但利用边民往日的怒火和委屈,依照我的宣传方式和战略思想稳扎稳打,持续下去,我相信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