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八十三章 中东攻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 中东攻略(2 / 2)

同样的,集约集团联军投入的兵力也非常惊人。

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中东战区的总兵力为24万,其中地面部队15万(3个主力战斗单位与3个预备战斗单位,且全部满员),伊朗国防军的总兵力为240万、伊拉克国防军的总兵力在110万到130万之间(伊拉克在年初就向俄罗斯与美国宣战,并且进行全国军事动员,只是动员效率并不高)、叙利亚国防军的总兵力在70万到75万之间(叙利亚没有像伊拉克那样在大战爆发后就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参战,因此只针对新增的安全威胁,适当动员了部分预备役官兵)、库尔德斯坦解放军总兵力在110万左右,即便考虑到伊朗与伊拉克都已向俄罗斯战场派兵,留在国内的军队不会很多,而且库尔德斯坦解放军的大部分部队都是武装民兵,集约集团联军在该方向上的兵力也在350万到400万之间。战争期间,除了共和国向中东战场大局增兵之外,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与库尔德斯坦均进行了全面军事动员,根据相关资料,进入战略僵持阶段之前,共和国分数次向中东战场增兵180多万,几个盟国总共动员了500万以上的作战人员,加上其他盟国的援军,因此集约集团联军在中东战场的作战部队高达1100余万。

在一块面积不到100万平方千米的战场上,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了2000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也就2000多万(不包括在战争初期被德军歼灭的数百万苏军,以及双方动员的敌后武装力量),而苏德战场的总面积将近600万平方千米。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双方在中东战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几个月之内投入的作战部队。

相对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持续了将近4年。如果按照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内投入的作战人员来衡量的话,中东战争第一阶段的兵力密度是苏德战争的20倍,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兵力密度最大的一场战争。

当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糟糕”。

在巨大的兵力投入背后,是同样巨大的前后兵力对比,即前线作战部队与后方勤务部队的兵力比。即便按照比较夸张的估计,西约集团联军的这个数据在0.2左右,即大约5名勤务人员支持1名战斗人员。由此可以算出,西约集团联军投入的900万大军中,至少有750万后勤人员。即便考虑到前线部队的伤亡率远远高于后勤保障部队,即150万作战部队不可能同时在战线上作战,因此巅峰时期的参战人员不可能达到900万,西约集团联军后勤保障部队的兵力也在650万到700万之间。

因为西约集团联军背靠地中海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