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十章 第一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第一军(2 / 2)

中东战争之后,未来陆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前面提到,美国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攻守平衡”的陆军转型思想。暂且不论美国的观点是否正确,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共和国陆军并没急着提出改革计划,甚至没有出现新的战术体系。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陆军受战争与军事改革双重限制,在共和国的总体战略又扩张转为收缩的前提条件下,陆军改革自然无从谈起。

事实上,早在中东战争之前,共和国陆军就有了改革思潮。

众所周知,地面战斗单位就是共和国陆军在第三次军事改革中采取的具体行动,而且在中东战争期间收到了显著效果。根据共和国陆军做的评估,如果没有这次改革,而是用印度战争时期的编制去打中东战争,至少需要动用75万兵力。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因为第三次军事改革而缩编,共和国陆军也要在战争期间扩充兵力,根本不可能用8个战斗单位、大约16万地面部队挫败数十万美军。

问题是,战斗单位并非尽善尽美,

因为第三次军事改革是在战略态势大转变的背景下进行的,即共和国由战略扩张转为战略收缩,所以陆军转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针对中等国家的地区战争,或者与大国的有限局部战争为主,并不要求打赢世界大战。如果从2035年算起,到2055年,刚好维持了20年。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一次战略转型只持续了20年,显得过于仓促。

按照21世纪的标准,即便是地面主战装备,其平均服役时间也在20年以上,一些价值昂贵的主战装备,比如主战坦克,平均服役时间更是长达30年以上。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的m1系列主战坦克,直到2020年仍然是美军主力。由此衡量,持续20年的战略转型确实过于局促。

问题是,2035年之后的军备发展速度比21世纪初快了许多。

以共和国的装备发展规律来看,陆军大部分主战平台的服役周期只有20年。比如在印度战争中大显神威的dz-31系列主战坦克与db-30步兵战车到2050年前后就面临性能落后的尴尬处境,并且从2055年开始,陆续被新的主战平台取代。由此计算,这两种主战平台的平均服役周期也就只有20年。

美国陆军的发展规律也相差不大,即大部分装备的服役周期只有20年。

由此可见,到2050年的时候,随着新一代主战装备进入正式研制阶段,共和国陆军必须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