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八十章 战争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章 战争计划(2 / 2)

虽然理论依据不能说明什么,但是裴承毅有的不仅仅是理论依据。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几年前,国防部就动用专款,搭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群,并且利用该计算机群对第三次世界大战做了模拟分析。事实上,除了第一次模拟分析用了几个月之外,针对各种情况下的作战行动的模拟分析从为停止过,每天多在进行,而且分析结果直接用来完善战争计划。正是如此,在过去几年间,国防部一直通过军情局,利用秘密拨款加强该计算机群。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美国五角大楼下设的国防安全计算机中心也有一个类似的计算机群。总而言之,利用计算机做模拟分析,已经成为了军事家判断未来战争的主要依据。

天军如此重要,自然受到高度重视。

因为计算机模拟分析必须建立在实际数据之上,而实际数据只能通过实验、测试等方式获得,所以在2052年初,西方新闻媒体就根据共和国在之前3个月内频繁的航天发射活动预测,共和国正在为建立与天军有关的数据库做准备,并且会利用计算机对天军的作战方式与作战应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求建立起完善的天军战术体系。

这个分析并没错,不管怎么说,任何军事力量要想发挥作用,都需要战术体系。

如同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让全世界认识到了海军与空军的重要性,天军要想成为“第一军”,就得拥有一套类似的理论。当然,提出理论不是什么难事,前面提到过,早在2030年就出现过天军作战理论。问题是,任何成熟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大量实践之上的,如果没有由海军支撑起来的日不落帝国、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探索,也就不会有《海权论》与《制空权》。天军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即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够证明天军的重要性。

正是如此,从一开始,共和国与美国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高科技上。

不管怎么说,只要有足够多的实际数据,凭借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就能模拟出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甚至能够模拟一场世界大战。虽然模拟出来的,总会存在偏差,但是战争本身就是由各种不确定因素组成的,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战争,所以只要模拟计算所依靠的数据足够准确,模拟出来的结果就足够接近现实。

为此,共和国与美国都不惜血本,把航天发射当成过年时放二踢脚一样。

根据共和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仅在2052年,共和国就进行了4318次航天发射,相当于平均每天发射11.8次。除掉完全为民用市场服务的1542次与以民用为主的648次发射之外,仍然有2128次完全为军队服务,相当于每天进行5.8次军事航天发射。如此高的发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