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六十二章 攻防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攻防抉择(2 / 2)

虽然看上去很难让人相信,毕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百多年间,进攻一方一直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且是制胜的不二法门,但是从技术对战争的影响,特别是细节影响上来看,防御的优势已经逐渐体现了出来。

从战术角度上看,体现进攻优势的不是火力,而是机动能力,而体现防御优势的才是火力。也就是说,当火力压倒了机动能力之后,防御就将压倒进攻,使积极防御的一方拥有主动权。只有在机动能力超过了火力的时候,优势才在进攻一方的手中,让积极进攻的一方掌握主动权。

从这个角度看,在21世纪诞生的很多技术对提升火力的帮助更为明显。

以陆军的主战坦克来说,虽然电动系统让坦克的战术机动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与内燃机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常温超导技术带来的电磁炮、以及由相关材料技术催生的高强度合金都对提升火力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拿电磁炮来说,随着螺旋电磁炮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坦克炮的威力迅速提升,即便高强度合金对提高防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场火力与装甲的比赛中,火力明显走在前面。如此一来,为了提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就得采用更加厚重的装甲(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对付不了动能穿甲弹)或者采用新的防护装甲,比如压电触发式装甲(即在被穿甲弹击中的时候,释放装甲内部的高强度电流,以此来破坏穿甲弹的稳定性,降低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可是不管是加厚装甲,还是采用新的装甲,都会使坦克的战斗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降低坦克的机动能力。

事实上,在2042年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就考虑过要不要提高主战坦克的质量标准。

在此之前,共和国陆军把主战坦克的标准定在30吨左右,即按照防护级别,在25吨到35吨的范围内浮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强装甲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即可以用包括垂直起降运输机在内的各种运输机送往全球各地,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完全由空运来部署装甲部队。要知道,在主战坦克的战斗质量还在50吨以上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完全用空运的方式来部署装甲部队。事实上,正是因为轻型化的巨大成果,以防御为主的陆军才更加具有进攻性,而且在印度战争与中东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的战略机动能力确实让整个世界都大吃一惊,而且是共和国军队克敌制胜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必须明白另外一点,即在2041年之前,共和国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中东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仍然远远比不上共和国的主战坦克,而在此之前的几场战争中,其他国家的地面主战装备更加不是共和国陆军的对手。如此一来,共和国陆军完全可以降低防护要求,以此来提高主战装备的机动能力。拿dz-31来说,其防护能力就无法抵抗自身火炮发射的穿甲弹,严格说来,这样的主战坦克并不合格。

到了21世纪中叶,特别是中东战争之后,共和国陆军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美国很难在短期内提高高强度合金的生产能力,但是可以通过加大电磁炮的开发力度来弥补防护上的差距。说简单一点,如果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能够装备性能足够强大的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